人教新课标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正负数()教案
课题:认识负数(第一课时)
学校:丹凤小学
教师:赵吉莲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六下第一单元:《正负数》教案
第一课时 认识负数
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感受正、负数及0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读写方法,并形象而生动地感受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本节课学习《正负数》较为轻松有趣,但应用正负数解决、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正、负数。
    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零的内涵。
教学过程预设:
()、组织课前游戏: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
们要快速地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其实,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1、下面老师说几件生活中的事,请同学们记录相关信息。
要求:简明扼要,能看懂,记录时可以使用文字或者符号。
2、师叙述,生记录:
足球比赛,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丹凤小学2013年,四年级共转入15个学生,五年级共转出10个学生。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 1.8千克。
④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6000元,三月份亏损2000元。
3、反馈学生记录情况,集体讨论。
1  2  15   2.5  6000
        2  10   1.8  2000
有什么看法?
2)进2    15   2.5  负数的认识6000
      2    10  1.8  2000
能不能看懂?他是用简要的文字来记录相关信息的。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32  15  2.5□  6000
      2  10  1.8  2000
这样的方法怎么样?为什么?
想一想:自己用的符号只有自己能懂,而我们的记录是要让人交流的。怎样才能让我们大家都明白?还有没有别的表示方法?
4+2  +15      +2.5    +6000
    -2    -10    -1.8    -2000
请把你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这个同学借用了数学中的“+”“-”,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记录。其实他用的符号跟数学家规定的一模一样。现在人们常用这种方法来区别两个相反的量。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4、明确概念,了解正数、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1)介绍正号、负号。
这里用到的“+”“-”意义和以前不一样,在这里是正号、负号。不再读加、减,而读正、负号。
(2) 刚才,进两个球用“+2”表示(板:+2),丢2个球用“-2”表示(板:-2),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怎么读?介绍:像“-2”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二。
3)下面我们来快速抢读:-100 +7.6 -3.4 58(生读一个师问一个:正数还是负数?)58是正数还是负数?为什么?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负数前面的负号可以省略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