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翻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翻译是: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为也就没有过失。
    1、此内容出自先秦荀况《荀子·劝学》,原文内容是“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义学》就是《荀子》一书的首篇。又名《劝学篇》。义学,就是引导自学。本篇较系统地阐释了自学的理论和方法。前一部分(第一段),阐释自学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第二、三段),阐释自学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
    1、《劝学》全文的中心思想是:一、学不可以已;二、用心一也,三、学也者,固学一之也。荀子认为,学习首先需要修养品德气质,保持专一的品质,专门学习一门技术才能速成(学一速成),然后保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是正确的学习方向;要善始善终,切忌半途而废,以期达到完全而纯粹的精神境界。
    2、荀子(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知
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称呼“荀卿”。西汉时因躲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连,故又称孙卿。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太常,后为楚兰陵(坐落于今山东兰陵县)而令。
    3、荀子对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最好的治国理念。荀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特别着重的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
荀子劝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