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只要它能开放出特来,它就有生命。
在新课程改革下,怎样的小学语文课堂模式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 精心设计导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课题的导入与该课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成功的导语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即可深入人心:
1.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
些课文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之中。
1.2触及重点,短小精悍
导语设计贵短,切忌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创作过程等内容简单罗列;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导语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精炼短小。
1.3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如:《草原》一课的导入,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草原的生活和我们学生的实际生活很遥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如何一开始就
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呢?教师可以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同时用多媒体展示歌曲中的美景,看完后,让学生说自己的体会,在学生的赞美声中,教师导入课题:你们到过草原吗?想去草原看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草原风光的课文——《草原》。
2 教学过程
2.1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待人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再存在老师居高临下的局面。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对一个老师来说,他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
2.2整体优化课堂提问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激发创造。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一些障碍,尽量避免那种是不是对不对的无效提问。
2)拓展思维空间。教师的提问要注意语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在问题提出之后要把握好自己的角,明白自己只是一位顾问,或者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
3)层层铺垫,巧妙抛出话题。教师在提问时,要让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否则再好的技巧也是无益的。
4)巧设对立面,激发欲望。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巧设对立面,从而活跃讨论气氛,更主要的是要要让学生在交锋中迸出智慧的火花。
5)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太多或太少。
2.3课堂讲解的把握得当
是教学过程中牵一发动全身的核心问题。讲的艺术在于教学中是否能调控好适当的节奏,努力营造张弛得法,快慢协同,高低起伏,疏密和谐,新颖别致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应遵循几条原则:启发性、新颖性、交互性和示范性。在遵循这几点原则之上,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师生共振,提高教学效率。
2.4结尾有趣,余音缭绕
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我们称之为结语。它应该是
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语文课堂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长期又艰巨的工作,需要教师付出开创性的努力。我们已经迈出了开创性的第一步,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