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勤业、创新成就了他的影响力
——记黄陂区王家河小学校长:江望生
校长寄语学校党支部书记王学民看到《武汉晚报》等部门评选“武汉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校长”的报道后深有感触地说:“江望生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最具影响力的校长,他在这块红土地上坚守36年,担任校长16年,凭着对红土地上孩子的情有独钟,放弃高薪聘请,放弃调入城区和职务升迁等等机遇,秉承坚守、勤业、创新的理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成就了他的影响力。“
  1978年参加工作,1990年荣获“武汉市教坛新秀”称号,1998年担任该校校长,先后荣获全国“基础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最美乡村教师”;“湖北省农村优秀教育工作者”、 “武汉市优秀校长”、“武汉市廉洁勤政好校长”“武汉市学习型职工”、“武汉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武汉市中心城区挂职锻炼指导老师”“武汉市市委党校分校兼职授课教师”;“黄陂区十佳校长”“黄陂区优秀校长”“黄陂区师资库成员”“黄陂区学科带头人”“黄陂区第四次党代会代表”“黄陂区校级干部培训授课老师”等等几十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
1.率先垂范,规范办学,提升引导力
向我看齐!”这是他的口头禅,在当地社会众所周知。学校教师李曼说:“校长要求我们做到的他先做到了,大到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办学行为的规范、人格修养、学识修炼,小到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扫除一堆垃圾,我从内心敬佩这位富有人格魅力的校长。”在一所农村小学,校园电话用语、交流用语、教学用语全部使用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就是从这位年过五旬的资深校长率先垂范开始的。《中国教育报》以《 在孩子的心田播下一颗红种子》专题报道了学校的办学特和校长的先进事迹。他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科学提炼出小学生易懂、易行的“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校训,并身体力行引领师生践行校训,让德育回归生活,回归干事,形成了学校的干事文化,力推学生的行为规范、让该校教师逐步从“敬业”走向“勤业”和“精业”。16年的校长生涯,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现了零投诉。2011年他被市教育工委授予“勤政廉洁的好校长”,并在全市市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会上代表全市23名廉洁勤政好校长作典型发言,以他的事迹为原型创作的《红烛情深》在市区展演,反响强烈,先后受邀赴江岸、汉阳等区为校长、书记和教育局机关干部作专题演讲。
2.勤于阅读,精于反思,提升创新力
“让阅读成为习惯”这是他的座右铭,不论工作多忙,他每天都不会放弃读书、反思和动笔。
用好革命老区地域文化资源,引红文化进校园,提出“革命传统教育立校,精细化管理强校,教师发展兴校”的办学理念,联系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寻小切口,深度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主编了10余万字接地气的校本教材《民族的脊梁》,让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社会实践和学生的生活,实现了民族精神弘扬、管理精细,教师发展的“三赢”,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副省长郭生练、教育厅长陈安丽、副市长袁善腊、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局长谢世腰、徐定斌等领导先后到我校考察指导工作,对我校的办学特、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基于学生课业负担不均衡的实际,科学推出“以学定教,精化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引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因学生、学情施教、精选作业,实现了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负担均衡科学,该模式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总结办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有效激发创新动机,编著30余万字的《管理手记》,20余万字的《校长寄语选编》,撰写的论文4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湖北教育》《湖北教育科学》《成才》等刊物上发表和各级各类获奖。
3.良心驱使,爱心驱动, 提升责任力
校长!你是李沁雯的再生父母。”这是被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紫娃娃”的奶奶含着泪水对江校长说的话。20099月的一天,一位老人手里牵着个小女孩,来到校长办公室,老人说:“校长,孙女李沁雯已经七岁了,我租住在学校附近,孩子听到学校的音乐铃都哭闹着要上学,求求你收下这孩子吧!”他耐心询问得知:这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紫娃娃),一犯病就全身发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家里为这个孩子治病债台高筑,妈妈因此离家出走。得知情况后他冒着风险接受了这个孩子入学,并就孩子的教育、关爱、护理做了周密的安排。还向社会和兄弟学校发起了“救救‘紫娃娃’”的活动,通过本校和兄弟学校师生捐款、红十字会、民政部门出手相助,共筹集资金9万余元,让李沁雯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事后有老师说:“校长,这孩子又不是我们施教区的,非亲非故,你不仅冒着风险接受了这个孩子入学,还要为他筹集手术费,实乃大爱无疆。”他回答说:“这是良心的驱使,爱的驱动,责任的担当。”如今李沁雯身体健康、品学兼优 ,还被评为“武汉市现代少年形象大使”这是师爱的结晶。
4、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升星魅力
他是一个“喜欢访问的校长”。王家河小学有40余名教职工,几乎人人和校长谈过心,80%的老师向校长求助过。无论是教学上的小困惑,还是生活上的大问题,江校长总是“来者不拒”。
他认为,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解决教师的问题,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才是农村小学“留人”的关键。
  江望生是个喜欢“访问”教师的校长。除了“笔访”推行校长与教师绿沟通卡以外,他经常花大量的业余时间,对学校的老师进行“面访”。工作日的休息时间,或者是节假日里,江望生总在走家串户,对老师们进行家访,从家长里短说起,慢慢打开老师的心房。
  “江校长是个认真做事,关注细节的人。”王小的前任副校长王燕芬说,几年前,学校的老师李红娟(化名)上班时满脸疲惫,精神不济,教学成果有所下滑。江望生看在眼里,担心李老师不便向学校领导寻求帮助,他决定利用周末对李老师家访。
  搭乘半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来到李老师的家里,江望生从她平常的教学风格切入,表达了学校同事和学生对她的担心,希望她袒露苦衷,一起解决问题。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谈,江望生才知道,李老师的家庭出现了重大变故,唯一的孩子患上了严重的精神病,丈夫初诊为绝症。
  得知实情的江望生紧急召开了学校行政会,研究解决方案,由学校报经上级,同意特批了
李老师的事假,并号召其他老师分担李老师的课程,给她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丈夫和孩子。
5.执着追求,收获成功,提升贡献力
  16年的校长体验,他没有丝毫的倦怠感,这是因为他执着追求,在工作中收获成功,享受幸福。历年的教师评议校长满意率都在90%以上。学校成为“武汉市农村义务段小学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在全区教育教学绩效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进入全区32所同类学校表彰行列,其中2013年排名第一。学校被业内人士戏称为“荣誉专业户”,所带领的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实办法》先进单位”“湖北省园林式学校”“湖北省学习型团队”“武汉市小学素质教育特学校”“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名校“武汉市众满意中小学”“武汉市综合办学水平示范学校”“武汉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校”“武汉市校本研修示范校”“武汉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集体”“武汉市减负增效管理奖”“武汉市绿学校”“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实验校”“武汉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联系校”“黄陂区教育干部培训实践基地”等等近百项区级以上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办学特、办学成果、先进教师的事迹进行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