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奋的故事古代勤奋苦读的故事
以下是五个古代勤奋苦读的故事:
1.凿壁偷光:出自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烛光穿过墙壁,光照到了匡衡读书的地方,匡衡借此光线读书。后来,匡衡成为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着邻居的微弱灯光也可以读书,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勤奋学习,就会取得不断进步。
2.牛角挂书:隋朝时的李密非常专心向学,常常独自坐在牛背上大声读书。越国公杨素路过牧庄看到此景,觉得非常惊讶,心想如此勤奋苦读的人才真是少见。于是杨素慢慢走上前去,问李密在读什么书。李密一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并向他行礼。杨素又问李密读的书是什么内容,李密告知:“是《项羽传》。”杨素感到很欣慰,便与李密闲聊起来。此后杨素暗中观察李密,发现他一有空就捧着书本不放,可见他对学问的追求有多么执着。
3.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他从夏、秋开始,苦学不倦,“囊萤照书” 的故事源自车胤的典故。
4.悬梁刺股:东汉时,孙敬刻苦好学,常常独自一人在深夜学习。为了减少睡眠时间,他把头发绑在屋梁上。当他疲倦想打瞌睡时,头被拉扯得疼痛,就会立刻惊醒。这种学习方法让孙敬取得了成功,“悬梁刺股”的故事由此而来。
5.韦编三绝:春秋时期的孔子以好学著称,晚年时喜欢读《易经》,反复研究其中的含义。孔子翻阅《易经》次数很多,使得编联《易经》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后来,他感慨道:“再给我几年时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经》的义理了。”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古代人勤奋苦读的精神和追求知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