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4 繁星
教学资源包,包括
相关资料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天上的星星
夏天的夜晚,我们这些小孩子无聊得没事可做,便在门前树下看天空。
在我们头顶,出现了一颗星星,小小的,闪动着光角儿。我们好奇起来,数着那是四个光角儿呢,还是五个光角儿。但就在这个时候,那星星的周围又出现了几颗星星。就是那么一瞬(shùn)间,几乎不容觉察,就明亮地出现了。啊,两颗、三颗……不对,十颗、十五颗……奇迹是这般迅速地出现,愈数愈多。一时间,夜空一片闪亮,像陡(dǒu)然打开了的百宝箱,灿灿的,灼(zhuó)灼的,目不暇接。这些星星又像是无数沉睡的孩子,蓦(mò)地睁开了光彩的眼睛。它们真是一孩子呢,一出现就要玩一个调皮的谜!这些鬼精灵,从哪儿来的?是一个家族的兄妹,还是从天涯海角集合起来,要开什么盛会呢?
夜空再也不荒凉了,星星们都在那里热闹:有装熊的,有学狗的,有操勺的,有挑担的,也有高兴极了,提了灯笼一阵风似的跑的……
    我们都快活起来,一起站在树下,扬着小手。星星们似乎很得意了,向我们挤弄着眉眼,鬼鬼地笑。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村东口的那个榆树丫子里升上来了。渐渐地,夜空里笼(lǒng)上了一
层乳白的淡淡雾气。我们发现那些星就少了许多,留下的也淡了许多,原先灿烂的亮,现在变成了弱弱的光。这使我们大吃一惊。
“这是怎么啦?”妹妹慌忙地问。
“月亮出来了呗。”我说。
“月亮出来了为什么星星就少了呢?
我们面面相觑(qù),不得其解。坐了一会儿,似乎就明白了:这漠漠的夜空,恐怕是属于月亮的。
“哦,月亮是天上的大人了。”妹妹说。
我们都没有了话说。我们深深懂得做大人的威严,又深深可怜起这些星星了:月亮不在的时候,它们是多么有精光灵气,月亮出现了,就变得这般没精打采了。
我们再也不忍心看那些星星了,低了头走到门前的小溪边,去洗洗手脸。溪水浅浅地流着,我们伸手下去,发现就在那水底里,有着好多的星星。
繁星教案“啊,它们藏在这儿了。”妹妹大声地说。
我们明白了,那一定是星星偷偷躲在那里了。我们就不再声张,不让大人们知道,让它们静静地躲在那里好了。

3.《繁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案
1、作者简介
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可谓德高望重的文学泰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115日,他乘法国轮船“
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