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
【喜讯】:为了加快教育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政治业务素质,以提高教师岗位实际能力为目的,牢固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使每位教师都能练就一笔好字;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全体教职工中,牢固树立“以质兴教”的教育质量年意识。同时,学校将加强领导,制定措施,层层落实,使人人参与,练有所得,练以致用,持之以恒,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基础。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学区实际情况,我们将利用有限时间组织教师与学校品牌建设相结合,创建良好的写字氛围,师生相得益彰。“六一”竞赛式评比,评出一、二、三等,选配5名一等奖获得者上县复赛,其中综合素质优胜者张建霞同志的作品被推荐参加市、省级决赛。
三字一话指的是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是师范生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功。教师的字写得是否工整美观,普通话是否标准规范关系到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三字一话”被称为师范生的基本功,勤学苦练这些基本功是师范生每日的必修课,提高三字一话技能对于教育事业和教师自身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基本功训练的原则: 
1、在训练内容上,坚持注重实际,讲求实效。 
2、在训练形式上,坚持以岗位练兵为主,自学为主,业务训练为主的原则,采取集中辅导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培训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定期开展各种比赛活动,以赛促练。规划达标时限,限期进行达标。 
3、在工作组织上,坚持自练、教研、比赛三位一体的原则。 
4、在评价验收上,坚持评比检查和教师量化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二、训练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钢笔字
钢笔作为汉字的书写工具,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书写便捷,经久耐用,写出的字不易褪等优点;从审美的角度看,钢笔字的线条表现形式和艺术感染力虽不及毛笔书法那样丰富,但远远胜于铅笔、圆珠笔等其他硬笔,因为钢笔的笔尖富有弹性,写出的笔画同样有粗细、轻重之分。
一篇漂亮的钢笔字,同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钢笔字教学的普及与提
高,广大钢笔书法教育者、爱好者在教学和书写实践中,对钢笔字的笔法、结构、章法及书体等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楷、行、草、隶、篆五体俱全的钢笔书法作品。这些作品具有形态、神情、风韵、意境和气势之美,形成了结构严谨、笔画呼应、骨力开张、筋脉相连之妙,增强了钢笔书法艺术的感染力,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许,使钢笔字由单纯的实用型向艺术型迈进了一大步。
毛笔字
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毛笔作为一种书写工具,其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就留有毛笔描绘的痕迹。虽然西周以前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该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
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相传秦将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汉代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软毫并用。同时,笔管的质地和装饰也丰富起来。据正史书籍记载,我国著名的宣笔就发明于汉代。
粉笔字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有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因为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除了教师的分析讲解,举止表情以外,板书的优劣往往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可以说,工整、漂亮的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写好粉笔字,是每一个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缺陷的一种专业基本功。那么如何写好粉笔字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粉笔字的书写姿势
黑板是竖立固定在墙上的,因此,粉笔字就只能站在黑板前,采用“站立悬臂”的姿势书写。
书写时要注意做到:头平、身正、臂曲、足稳。
头平是为了保证视线的平正,使写出的字行列整齐。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可略有仰俯,但要经常保持头部平正不歪斜。
身正是指身体端正不偏斜。要随着书写位置的左右变动而平移。直也不是僵硬呆板,应该以自然大方,书写方便为好。
臂曲是指执笔的右手臂曲成直角,举到眼的高度最便于书写。随着书写位置的上下、高低变动,手臂弯曲程度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左手或持书或按黑板或下垂,都要以轻松自然方便为准。
足稳是指两脚分开站立,以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随着书写高度的变化,可以踮脚或屈膝,随机应变(毛笔姿势中的立势题壁)。
课堂教学中书写粉笔字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示范性。教师在课堂上写板书,也是做写粉笔字的表演。学生不但要模仿教师的字,也要模仿教师写字的姿势。所以,教师不但要能写一手好字,还应注意自己的姿势要优美大方,处处为人师表。绝不可以随随便便,胡写乱画。
2.灵活性。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教师有时让学生直接观看书写过程,这时,要求身不挡字。写字姿势要灵活调整,并保持身态的大方。
3.变动性。黑板版面大,书写范围广,需要及时移动身体,变换姿势。(示范区和练习区的变换)
4.间歇性。即边讲边写,而不是一气呵成。(重点笔画的书写,就是要停下来让学生看清楚,有时候还要书写两遍以上
二、执笔方法
粉笔不同于毛笔和其他硬笔,自身是笔杆又是笔头,而且板书是立式书写,手腕、手臂都要悬起,因此执粉笔的方法也不同于其他笔类的执法。通常采用“三指法”,即拇指、食指、中指三者齐力,把粉笔执牢。其中拇指、中指对应相抵,食指在前控制行笔方向,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起辅助作用。食指距离粉笔头约0.8厘米左右,如果离粉笔头太近,手指部位会靠在黑板上来回摩擦,影响书写;如果离笔头太远,无力控制行笔,写出的笔画会太轻而不清晰,还容易折断粉笔。另外,粉笔的笔身要处在掌心之内,笔身与黑板平面的夹角大约为45度。
同时,执粉笔也须讲究指实掌虚。“指实”即手指执笔要紧而有力量,这样写出的字才能刚劲有力;“掌虚”就是手心不能握拳,而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使运笔灵活,这样写出的字则流利而不呆板。
三、用笔方法
讲究用笔,点画就有生机,再加上结构合理,字就美观。硬笔字与毛笔字的主要区别不在结构,而是在用笔上。两者在结构上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是用笔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粉笔虽属硬笔一类,但因它的质地松软,是靠磨损自身而在黑板上留下笔迹来书写的,它本身没有弹性,其笔画的粗细全靠粉笔与黑板的接触面大小而定,所以粉笔的用笔有其特殊性。下面就以楷书为例谈谈粉笔字的用笔特点。
1、边写边转。写毛笔字讲究换锋,写粉笔字也讲究换锋,讲究边写边转。例如写“在”字,第二笔的长撇要边写边转,收笔才会出尖(再写一遍长撇)。在书写的时候,如若不转,粉笔的笔头磨损,容易造成一个平面,再看一个“在”(范写无转笔的在),两个字一比较,有无转笔效果就差多了。所以在书写过程中要不断地用指头转动笔身,调换笔头与黑板的触面。再看两个字“重、者”(范写),几乎每写完一个笔画就要调整一次笔锋,使笔头侧面经常保
持一个尖角来接触黑板,这样写出来的字线条清丽、劲健,不至于过粗过细。
2、提按交替。按就是书写时用力,加大粉笔与黑板的磨擦,这样粉笔磨损大,脱粉多,笔迹粗重。如果要使笔迹由粗而细、从有到无,那就要用提。运笔的提按往往是在同一笔画中完成,如捺的写法(范写),这就是先提后按再提,以达到粗细轻重分明的笔画效果。我们先看一个没有提按的“之”,再看一个有提按的“之”。这个笔画过程就像近代书法家沈尹默说的:“才按便提,才提便按。”相比之下第一个字则较为呆板,缺少生机和美感。因此,在一个字当中,提按也要经常交替使用。
教师基本功
3、顿挫连用。所谓顿,就是在按的基础上停顿一下,使点画的某一处圆浑而有力量。顿经常在点画的起笔收笔或勾挑捺角处体现出来;挫是指转换笔尖方向的一种急促而有力的行笔方式,常和顿一起连用,称为顿挫。以横钩为例(范写),钩画就是先顿后挫,粉笔尖扭转方向而形成的一种运笔线路。这样能收到蓄势跃出的效果,就像踢足球,踢球前脚向后收,先蓄势再踢出,使之强而有力,再如“宝”字(范写),如果没有顿挫扭转作准备,而径直出钩,例如(范写无出尖的钩),这样的钩画则如断柴折枝,了无精神。
4、藏露结合。藏锋,笔画含蓄凝练;露锋,凸显跃动精神。两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粉
笔楷书也讲藏露结合,不能忽视藏锋的作用。有时要逆锋起笔,例如悬针竖,如“申”字(范写);有时要回锋收笔,例如垂露竖,如“果”字(范写)。当然,写粉笔字要比毛笔字自然率意得多,逆锋回锋只要有这个意思即可,顺锋入笔、出锋收笔的情况占多数。
以上所讲的,主要是粉笔的特殊性及其与其他书写工具的异同点。要写好粉笔字,关键还是在于对汉字的书写基础,在于多临帖,细观察,勤练习。而作为教师,除了写好粉笔字之外,还须注意课堂板书方面的几个问题:
四、课堂板书注意事项
1、大小得当。在黑板上写字是给学生看的,字太小,学生看不清;太大了,往往写几个字就要擦一次黑板,费时费力。字的大小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能看清楚为宜,一般是字径10厘米。
2、行列平直。常常会看到有些教师的板书“连绵起伏”,横行不平,纵行不直。那么怎样做到行列平直呢?首先,身体与黑板是否保持适当距离,太近了就不利于观照全局;其次,写字时可以比照黑板边框来写,并注意时时换步,使自己始终在最佳书写区内书写。第三,运用
三点成一线的原理,根据前两个字的位置目测出第三个字的位置,如此类推,就能将行列写平直。最后,实在不行就用铅笔在黑板上打格子来写,这个办法也可以教给学生出黑板报时用。
3、板区划分。就是有意识地将长方形黑板划分为几个区,例如可分为固定区和活动区。固定区所写的板书是主要的,一般在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前一直保留着;而活动区所写的板书是次要的,可以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固定区最好安排在黑板的中间,因为这个板区正是全教室学生的最佳视角处。
五、每星期交一篇作业,各级长按照记录表检查登记老师们的练习成绩。 
普通话
普通话(Mandarin),即中文,国语,华语。是中华不同民族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工具。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通行于中国大陆、、中国澳门、中国香港及海外华人华侨间的共通语言[1]。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普通话是中国的官方用语,也是联合国六种官方工作语言之一。宪法规定:“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国家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普通话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公元1636—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