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也少不了接触作文,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以下是小编准备的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欢迎借鉴参考。
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精选篇1)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任何一育都不能缺失。特别是体育,它上承德智,下启美劳,地位不可谓不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体育是其他四育的基础。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只能是“0”。
体育可以改变人的体质。人天生的体质是会有差别的,但是这个差别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缩小,甚至扭转。天生的强者,哪怕是至强者,如果缺乏体育锻炼,身体也会逐渐变弱。天生的弱者,哪怕是至弱者,只要能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也会慢慢变强。
体育可以促进学习。我们都知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一直学习,大脑就会疲倦,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时候,“坚持”就不再是什么优秀品质,而成了“死脑筋”和“不知变通”。我们可
以到操场上跑两圈,可以到没人的地方翻两个跟头,再喊几嗓子,之后再回来学习,前后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那简直得有天壤之别。
体育可以防止关键时候掉链子。越是害怕关键时候掉链子,关键时候还就越容易掉链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因为越是到关键时候,压力就会越大,学习就会越吃力,这时候越是需要一副好体格。有好体格的人,吃力虽然吃力,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体格不好的人,体格就成了他的短板,平时看不出差别,一到较劲的时候,他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失眠,带病坚持吧,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请假休息吧,那岂不是不战而降?
虽然体育有这么好的功效,虽然体育的重要性一提再提,但我们身边的现实却不忍睹视。
课程表里有体育课,但体育老师总是“被请假”,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该生病。高一的时候大课间做完操还可以溜达溜达,高二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往回喊了,高三干脆直接就不让你去做操了。
好不容易放假回家一趟,想补补觉,想逛逛公园打打球,可是不行,老爸老妈三连问:“新学的课能跟得上吗?”“旧的知识有没有遗忘?”“有没有哪一部分掌握得不牢?”求求你们别问了,所有的答案不都指向辅导班吗?!
我不是天生的至强者,我又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眼见着我的身体越来越虚,目前只是仗着年轻维持着最低档的运转。不敢跑不敢跳不敢大喊大叫,不敢喜不敢怒不敢大哭大笑,这样的我,是社会需要的吗?这样的我,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吗?
所以我呼吁:把好事干好,把实事干实,把该开的体育课开起来,把该给学生的时间给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赶出辅导班,让他们动起来,并长期坚持。
身体一天天变强壮,精神也会跟着一天天变强大,意志变坚强,精力变充沛,干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野蛮了体魄,才能文明精神。只有真正发挥了体育的基础性作用,上承德智,下启美劳,并且能够反哺德智和美劳,五育才能真正并举,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优秀的人、大写的人。
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精选篇2)
人们总以为,科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科学家们、各专业研究者们孜孜不倦所追求的,仅是板上钉钉的律条、坚硬如石的真理。殊不知,世间除了坚硬的科学理性,还有一些东西不可缺失。老子所说的人生“大成”与“大盈”,还有些“缺”和“冲”需要填补。
爱因斯坦曾说:“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尊严与幸福。”鲁迅亦称“若举世唯科学是从,则人生将归于枯寂。”仅仅追求科学、追求知识、追求理性,人类社会终将如同冬日树木,仅剩枯槁的枝条;人生的滋味也将苍白如纸,无甚彩。那么,究竟添些什么能使世间枯木再逢春、纸上空白再生呢?
就像一具刚强的躯壳,科学将人们引入真理与思辨的殿堂后,就正襟危坐,雍容弘大却又冰冷艰涩。而人文情感,则是一股股暖流,穿透了寒冷彻骨的深潭,到达尘世抚慰人心;又是一枝枝藤蔓,萦绕着科学殿堂的冰冷墙板,生出绿的希望之花。它使人生瞬息间活生香,也给人们带来暖意。人终其一生不懈地追求的,应是坚硬的知识理性与柔软的人文情感之兼容并济,达到人生的“大成”与“大盈”。
所以哲学家罗素会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深情,是支配他一生单纯而强烈的情感。人生中,既应追求坚硬的知识理性,亦不可放弃柔软的人文情感。古今中外之大成者,概莫能外。假若张衡一生专注地震仪而无暇他顾,那么《二京赋》的华篇便永寂太古;假若钱钟书仅埋首浩瀚书堆专研学问,那么《围城》之嬉笑怒骂趣味横生便不为我辈所识。达芬奇的奇妙画笔下,除了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还有神秘的蒙娜丽莎;爱因
斯坦的超人大脑中,除了枯燥的物理公式,还有美妙的乐谱。在他们的眼中,世界不只是单调无味的科学知识拼凑体,而是充满了丰富多姿的彩与情感。
我们夜观天象,看到的不应只是五行北斗等天体的运转,还可体会老杜发自肺腑的“每依北斗望京华”的感喟。我们仰望星空,除了探索霍金“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仍可想象缪塞眼中的星星是如何为夜的外套悬上“一滴银的伤心泪珠”。
身披科学理性的坚锐,心持人文情感的柔软,人生之路,既漫且长。
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精选篇3)
或是幼时的夏季,我还在酷热的街头遇到一位青发的外国老太太。我张嘴讲了一句“hello!”但她却微微一笑,回了我一句口齿清晰的“您好!”
那时候那一个情景,迄今仍难以忘怀。很多年以前,大家的街道社区上很少有外国游人,大家看到老外多是惊讶,悄悄地多看看她们两眼,大胆的会用英文冲她们问好。而那年夏天的那来源于蓝眼睛的“您好”,让年幼的我心里燃烧起一种骄傲的主办国的觉得,在心中种下一颗称为“自信心”种籽。
很多年以前,鲁迅曾皱眉头牢牢地询问:“我们中国人丧失自信心了没有?”这个问题大家现在可以昂起胸口回应:我们中国人,是有自信心!例如愈来愈多的“您好,我国!”
纽约时代广场上,播放视频着中国形象的短片;萨马兰奇戴着五彩缤纷的五环近视眼镜冲我国问候;非州弹跳的麋鹿睁大双眼遥望着呼啸而来的坦赞铁路上的火车;而在欧洲地区的很多店铺中,很多服务员已学会了用汉语向黑眼珠皮肤偏黄的顾客了解……全球在向中国说:“您好,我国!”
而现如今,我们中国人不会再见到外国游人就惊奇不已。老巷中,而这位背包族正方向四合院大门口的老年人笑容问候,大家已逐渐学好如何微笑着回复那句“您好,我国!”
这一切,全是来源于我国的辉煌与兴起。恰好是由于我国已挥舞着很大的翅膀,大家才有着放眼全球的自信心,自信地问道一句“您好”而不是用“hello”来回应全球的问好。
我们曾经彷徨过,以前怀疑过,以前踏入不正确的路面,以前失去了自个的想法。历史的教训告知大家,务必要有自信心,自信者宽容而谦逊,诚恳而有认为。这类珍贵的自信心,大家总算寻了回家,不相信,就听一听那响彻云霄的一声“您好,我国!”
全球在向大家挥手问候,这一句“您好,我国!”意味着着全球对我国的重视与认可,也体现了我国的日渐强劲,殊不知,大家仍不可沉醉于得到名次的怡然当中。大家必须的是更为实干、谦逊与平静的心态,向全球展现出一个更为自信心而稳重的我国,让和睦美丽的音效在全球响成一片——“您好,我国!”
800字优秀作文
全国高考满分优秀作文800字(精选篇4)
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有两句令人共鸣难忘的诗,那便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前半句是写实,后半句则是写心。何谓“写心”?抒写心中所思所想所好所恶。那么问题来了:月怎么会是“故乡明”?他乡就没有明月?他乡明月就晦暗不明?难道他乡故乡会是两个月亮?
月亮当然只有一个,他乡月与故乡月也不可能有本质的不同。所以问题不出在月上,而出在望月的人上,出在望月的人的心情心绪上。故乡的月亮之所以会独明,换句成语说,这叫“爱屋及乌”,因爱故乡这个“屋”,连带偏爱了月亮这只“乌”。这在心理学上叫“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在认知上,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心理弊病。
所以一旦主观上认定“月是故乡明”,爱屋及乌,很容易就演变成偏爱偏袒,而偏爱偏袒向前一步就是偏听偏信。一个人的偏喜偏嗜似乎无关大局也无伤大雅,但如果这个人是一家之主呢?一族之长呢?一县之宰呢?甚或是一国之君呢?那样的话,这种偏执偏好就是不公的开始,腐败的温床,混乱的渊薮,就是致命亡国的了。
和“月是故乡明”这种什么都是自己自家的好相反,则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这种什么都是别人别国的好,这两个极端的看法做法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患病的根源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只凭主观臆断,全无旁观客观。这种人这种事这种想法做法,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是一一指出,辛辣嘲讽过的,可惜,病症的诊断不等于病患的根除。现今的中国,深患这两种症候的还大有人在,要想弊绝风清,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那么,怎么走?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开出了一剂良方:“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这正视,我想,首先就是正视自己。不但正视己长,更应正视己短。《道德经》上说“自知者明”,就是此意。可是,自知何其难,总要面镜子照一照,以鉴妍媸,以别雅俗。唐太宗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可也恰恰是
这位视魏徵为人镜的李世民,在魏徵死后半年,就下令砸了魏徵的墓碑,毁了这块明镜。所以,当权力失去制约走向极端,再好的明镜也未必有用武之力。这还是号称千古明君的唐太宗,要是碰上《白雪公主》里的魔镜与王后,就更不知会闹出什么幺蛾子了。
其次则是正视他人。也包括正视他族他国,总之,我之外的一切古今中外的人、事、物、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不过,这种智慧也非易得。“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大原则,可是何者为精?何者为粗?还是需要正视的这个人立得正,站得稳,端得平,看得清,分得明。所以鲁迅再三强调“首先要这个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但不说别的,放眼天下,熙来攘往,又去哪里寻那位“不自私”的圣贤君子呢?
而且,我还发现:“故乡月明”和“他国月圆”虽是两种症候,患病的却常常是同一个人。其可怪也欤?其实道理很简单:自卑的人往往自傲,极度的自卑往往产生极度的自傲。反之亦然。这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又一证明吧!只不过,这种证明一点也不令人愉快。
行文至此,似乎也该开出一副疗救的方子,可我不想开,药医不死,佛度有缘,再好的方子也救不下必死之症,作死之人。这么说,好像又悲观了,不够正能量。那就算是负能量好了,负能量也是能量不是。况且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读《圣
经》看《神曲》,一点也不喜欢耶氏父子的天堂,老觉得满天都是神光太刺眼,满空都是鸟人太单调。我天性厌恶厌倦动辄清一,异口同声,一致同意之类,因为《论语》中孔子早就告诫“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全体的赞同与反对本身就不正常。所以,这篇哪怕打入荒腔走板,只要仍属于不同的声音,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