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分析:
    (1)本课从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 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2)本单元分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美术字以及刊头设计和标题编排,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第二课时,完成版面编排,以及铅笔底稿;第三课时,完成彩稿。
注重直观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
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字体变化及版面设计。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一种版面编排的形式,确立主题,收集相关素材,设计一幅板报。
难点:设计出来的板报有创意、有美感、有思想。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课前准备:
  (学生) 颜料、铅笔、尺
(教师) 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表达感受。
1)师生讨论:大家所熟悉的报纸的内容、排版、栏目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点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张大家所熟悉的报纸,那么有谁知道报纸具备哪些内容,怎样才算一份好报纸?它应有哪些条件?
生:内容、排版、文字、图形、彩等,美观和谐……
(2)要完成一幅美观的板报,就应对文字、图形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字体、刊头和标题的设计、编排等知识即——板报设计。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出示课件,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师:接下来,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优秀的板报作品。我们可以用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方法,结合彩、位置安排等内容去分析。
生:仔细观察、讨论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设计提问:
师:从以上欣赏的板报作品中,美术字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那么,怎样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2)学生结合书本的范例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进行述说,教师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讲评。
    (3)字体的设计。
    ①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体四种。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
②教师示范书写美术字的步骤。
校  园
③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出示各种字体的图片、应用实例)
    (4)刊头设计与标题编排。
    ①刊头与标题在板报设计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的位置、字体、大小、形状、方向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整个版面的视觉效果。
    ②刊头和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可以采用纯文字或文字与装饰纹样相结合构成的形式。
    ③出示多种图片,开拓学生视野。
    4.布置作业,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刊头,要求具有个性、活泼、彩明快、简洁。
    (2)提供创作的建议:注重与自己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独立思考,结合板报刊头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互评作业。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欣赏评述,教师小结。
黑板报排版
    提供评价建议:①作品是否大胆、自由地表现出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造型与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一相关的图片资料(如各种报纸、黑板报刊头图库),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出示课件,讨论思考
师:展现在大家面前是一些优秀板报设计作业,同学们观察和讨论它们为什么好?表现在哪里?它的位置安排如何?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
生:
讨论、思考、发言
教师小结:主题突出、彩和谐、编排得当、疏密变化
    (2)借鉴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布置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板报设计,使你的作品有与众不同的创意?作品的编排怎样才能疏密得当,受到大家的喜爱?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内容,设计一个板报。要求能充分利用各种相关资料,采用剪、贴、画的办法进行制作。
    (1)版面编排的方法。
    ①以图为主的版面编排:图片是板报中常用的编排元素。在编排时要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疏密的变化。
    ②图文并茂的版面编排:图文穿插是最常用的编排方式。可以在大片的文字中插入作为题图的单张图片,也可以用配合文章内容的多张图片来穿插。
    注意:编排多张图片时,要注意主次、大小、疏密关系。
    (2)板报设计的一般过程。
    ①根据主题,收集有关文字、图片。
    ②根据内容,设计一种版面样式。
    ③选择字体、字号等,进行整体编排。
    3.布置作业。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料完成版面的编排及刊头标题的设计,完成铅笔稿。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板报设计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
    布置课后作业:可一图片资料,欣赏这些作品,开拓自己的视野;思考自己的板报设计铅笔稿有什么不足之处,希望在下次作业时可以改进。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颜料、铅笔、尺、剪刀、胶水
    (教师)学生优秀作业以及上节课学生完成的铅笔稿
    教学过程
    1.讲评分析, 启发思维。
    (1)讲评学生完成的铅笔稿,师生共同探讨可以改进的方面。
(2)借鉴学生优秀板报设计作业的经验,思考:怎样进行板报的彩设计,使作品彩的表现和谐统一?
   
  2.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本节课作业主题:以“我最喜爱的卡通形象”为板报内容,进行彩的设计。要求彩的搭配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
    (2)教师讲解彩配置的方法。
    ①运用对比协调或类似、同类配置法。
    ②彩和图形一样由所放置内容的性质决定,必须研究其个性特点,才能使作品形式新颖,具有独特的诱人魅力。要求调明快、和谐。
    ③内容决定彩的依据,即:你所设计的板报以哪一部分人为主要阅读对象。如以儿童为主的,彩应以鲜艳的对比调为主,以符合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并用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给成人阅读的,则以大方、明快的彩为主。
    ④几种常见的彩配置方法:调和配置法是一种相性质相近的彩配置法,分同种和同类两种配置方法,如绿和粉绿的配置。对比配置法是指性质不同的彩配置法,如红与绿、青蓝与黄橙等的配置。运用对比配置,效果强烈、醒目、鲜艳。注意:本节课的作业阅读对象以学生为主。
    (3)利用课件,尝试进行彩搭配练习,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3.布置作业 展示自我。
    (1)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利用几种常见的彩配置方法,完成彩的搭配。
    (2)注意:尊重自己的喜好,独立思考,结合彩搭配的知识,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彩搭配明亮和谐,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4.作业欣赏,深入体会。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小结本节课内容。
    5.提供课题,开拓思维。
布置课后作业:选一个主题,一图片资料,进行板报设计,希望在今天学习的基础上改进提高。
6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教学反思:
  本节《板报设计》共分三个课时完成,是一堂较全面的综合美术课。学生在这节课中不仅学习板报的编排设计和彩设计,还需要绘画、书写、收集资料,完成一张高质量的板报设计手抄报,对学生也是一次锻炼和考核。
首先学习刊头设计,也就是板报的主题。通过学习字体设计如宋体字、黑体字、楷体字后,学生对字体的常规写法有了新的认识,并能加以艺术添加;再是学习板报编排、版面设计。这一块是难点,要解决整张版面的“分割”和“构成”,做到文字和图片主次、大小、疏密合理安排,达到编排整洁美观。最后学习如何配置彩,使整张版面和谐美观,增强观赏性。
当学生有兴趣时,当他们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他们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他们都
会表现出生命活力。在对待这次作业中每一位同学都非常认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图案、文字,并精心绘制完成,如七(1)班的陈洛洛、陈祥昆等同学、七(5)班林子、李凌子、陈杨乐等同学,七(6)班金晶等同学都做的很好。最后并进行“我心目中最喜欢的一张板报作业”评比,大家对优秀作业进行评价,在这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评述能力、交流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的机会,积极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从作品中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