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位的。⼀个⼈如果都不知道孝敬⽗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民。下⾯是⽆忧考分享的孝敬⽗母幼⼉园⼩故事。欢迎阅读参考!
1.孝敬⽗母幼⼉园⼩故事
  哭⽵⽣笋
  在三国时,有⼀个孝⼦,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就丧了⽗亲,家⾥⼗分贫寒,母⼦俩相依为命。长⼤后,母亲年纪⽼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设法满⾜她。⼀天,母亲病重,想吃⽵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笋呢? 他⽆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林抱⽵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笋。他的孝⼼感动了天地。他把⽵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
  泪滴朔风寒,萧萧⽵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2.孝敬⽗母幼⼉园⼩故事
  戏彩娱亲——⽼莱⼦
  ⽼莱⼦,春秋晚期知名思想家,“道家”创始⼈之⼀。由于⽼莱⼦不愿“受⼈官禄、为⼈所制”,于是隐居⼭林,⾃耕于蒙⼭南麓。
陈毅的故事  ⽼莱⼦⾮常孝顺⽗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母体贴⼊微。为了让⽗母过得快乐,⽼莱特地养了⼏只美丽善叫的鸟让⽗母玩耍。他⾃⼰也经常引逗鸟⼉,让鸟⼉发出动听的叫声。⽗亲听了很⾼兴,总是笑着说:“这鸟声真动听!”⽼莱⼦见⽗母脸上有笑容,⼼⾥⾮常⾼兴。其实那时的⽼莱⼦也年过70了。
  ⼀次,⽗母看着⼉⼦的花⽩头发,叹⽓说:“连⼉⼦都这么⽼了,我们在世的⽇⼦也不长了。”⽼莱害怕⽗母担忧,想着法⼦让⽗母⾼兴。他专门做了⼀套五彩斑斓的⾐服,⾛路时也装着跳舞的样⼦,⽗母看了乐呵呵的。⼀次为双亲送⽔,进屋时跌了⼀跤,他怕⽗母伤⼼,索性躺在地上学⼩孩⼦哭,⼆⽼⼤笑。
  戏彩娱亲这个成语形容⼦⼥想尽办法让年事已⾼的⽗母⼼情舒畅。
3.孝敬⽗母幼⼉园⼩故事
  啮指痛⼼——曾参
  曾⼦,姓曾,名参,字⼦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与孔⼦、孟⼦、颜⼦(颜回)、⼦思⽐肩共称为五⼤圣⼈。
  曾参⼗六岁拜孔⼦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真传。积极推⾏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的孙⼦孔伋师从参公,⼜传授给孟⼦。因之,曾参上承孔⼦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有发展和建树。
  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价值,是当今建⽴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
  曾参性情沉静,举⽌稳重,为⼈谨慎,待⼈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母,辞⽽不就。曾提
出“慎终(慎重地办理⽗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打柴。⼀天,家⾥来了客⼈,母亲不知所措,就⽤⽛咬⾃⼰的⼿指。曾参忽然觉得⼼疼,知道母亲在呼唤⾃⼰,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忽然到来,我咬⼿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以礼相待。
  曾参著述有《⼤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孝敬⽗母幼⼉园⼩故事
  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亲包仪,曾任朝散⼤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当时28岁。先任⼤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母年⽼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母。他的孝⼼受到了官吏们的叫⼝称颂。
  ⼏年后,⽗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母只有⼀个⼉⼦,那么这个⼉⼦不能扔下⽗母不管,只顾⾃⼰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
  ⼀般情况下,⽗母为了⼉⼦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和本家族的其他⼈规劝。⽗母不愿意随⼉⼦去做官的地⽅养⽼,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
  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母有病,⽆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对⽗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些素质底下的⼈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极多的是包公的铁⾯⽆私,把包公孝敬⽗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5.孝敬⽗母幼⼉园⼩故事
  陈毅孝敬⽗母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患重病的⽼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便不能⾃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常⾼兴,刚要向⼉⼦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意⾝边的⼈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会⼉,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边伺候,⼼⾥⾮常难过,这裤⼦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服都拿去洗得⼲⼲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物,有繁忙的公务在⾝,但他不忘家中的⽼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但从这些平常的⼩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他的⼀⽚孝⼼,值得天下所有⼉⼥学习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