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长征故事
朱德总司令宽厚仁慈,和战士亲密无间。在红军长征期间,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那你知道朱德长征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 大家分享的朱德长征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朱德长征故事篇【1】红军的作战命令绝大部分是由爷爷以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名义下达的,奶奶常给我们讲爷爷在长征中的事情。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时叫“西征”。红军出发前,给少数中央领导人配备了担架、马匹和文件挑子。爷爷为了节省几名强壮士兵去充实作战部队,他既不要担架,也不要文件挑子,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行李、文件,另一匹常常是给奶奶用。奶奶当时担任总部直属队的指导员。她用这匹马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爷爷喜欢和指战员一起步行。为了鼓舞大家,爷爷总是谈笑风生,风趣幽默地摆四川“龙门阵”,逗得大家都忘了疲劳。习仲勋的子女
每到驻地,爷爷都要安排、检查部队的驻扎、警卫情况。大家都休息了,他还要和周恩来等研究敌情,处理一些紧急情况。
爷爷三过夹金山,两过草地。对于这段艰难的行程,爷爷却留下了一段轻松生动的文字
“爷爷是怎么过雪山、草地的?”我们提出最感兴趣的问题。
奶奶告诉我们,大家知道的红军过雪山,那是指19356月红1我爷爷和我奶奶的故事方面军过的夹金山。对这座夹金山,爷爷奶奶不是过了1次,而是过了3次。第二次过是在193510月,那是因为张国焘对抗党中央的北上方针,使14方面军9月在草地分离了。爷爷率红军总部在左路军,不得不跟着4方面军南下,南下就又要翻过夹金山。
到了19362月,战局的发展对南下的红军更加不利。爷爷和徐向前迫使张国焘同意部队转移到康北一带,准备北上朱德的长征故事朱德的长征故事。
向康北进军,不仅要再次翻越海拔3000多米高的夹金山,还要越过5000多米高的党岭山,这是红军长征中遇到的最高最大的雪山。当地藏民把这座顶天矗立的雪山奉为“神山”,没有隆冬时节过山的先例。然而,年届50岁的爷爷却率领着红军奇迹般地征服了这座“神山”。
第二次过草地是在19368月。这时,红4方面军已在康北的甘孜同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26军团会师,决定共同北上。
过草地是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由于路程远,时间长,所带的粮食有限,红军指战员们不得
不以野菜、草根、皮带等物充饥。这对于在红4方面军后面跟进的红2方面军来说,困难就更大了。爷爷清楚这一点,对2方面军十分关照。他经过噶曲河时,见部队兵站正在分发新缴获的牛羊,便对大家讲:“同志们,谁都知道草地是北上最艰苦的一段路。2方面军的同志在后面,那就更苦了。沿路的野菜都被前边的部队吃光了,他们连野菜都吃不上。所以,总指挥部决定,各单位所有驮东西的牦牛全部留下来,必须带的东西自己背上,把昨天缴获的羊和牦牛,也全给2方面军留下。” 献祝福,祝福网
爷爷和其他指战员一样,在没粮的日子里,以野菜、草根充饥。但爷爷回忆起这段艰难的行程时,却留下了一段轻松生动的文字:
当过草地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在草地里无拘束地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也许因为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爷爷到陕北后,说他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193410月到193610月,爷爷在长征路上整整走了两年。这两年,红军指战员们不仅要进行浴血奋战,还要对付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更为艰难的是,爷爷还要对付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要忍耐,要等待,要想办法。我们问奶奶:“爷爷为什么不离开张国焘呢?
奶奶说:14方面军会师后,中央为了团结张国焘,决定由他代替周恩来任红军总政委,所以爷爷才率红军总部同他一起行动。爷爷知道张国焘很霸道,有野心,不好配合,但只能从大局出发,服从组织决定。
在草地率1方面军主力北上后,爷爷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脱离张国焘,二是跟张国焘一起行动。
第一种选择,如果顺利离开,可以一走了之,作为个人来说,不用在张国焘那里委曲求全。但是,张国焘还控制着8万人的部队,这是党的红军,不能丢给张国焘不管。另一方面,如果张国焘阻挠,就可能以武力解决,发生红军打红军的情况,这是爷爷绝对要避免出现的,因为那会让敌人看笑话,让亲者痛仇者快。
剩下就是第二种选择,跟着张国焘,不断做他的工作,特别是争取红4方面军广大指战员,
让他们通过时间通过实践认识张国焘南下是错误的。那时,红4方面军就会回到党中央的正确路线上来朱德的长征故事故事。
事情的进展果然像爷爷预料的那样。南下红军遭到国民党中央军和川军的合力进攻,8万人很快只剩下4万多人。4方面军广大指战员觉悟了,张国焘孤立了,才有了二次北上。爷爷还促使红26军团来到甘孜,并向任弼时、贺龙说明张国焘搞分裂的真相
他们一起制约张国焘,保证了24方面军共同北上,这才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在西北的大会师,长征才最终胜利。
三大主力会师时,24方面军有4万多人。不久西路军喋血祁连山,又损失两万人。剩下的2万多人,加上已到陕北的1方面军、陕北红军,共3万多人,是我们党开始抗战的本钱。爷爷到陕北后,对他同张国焘的斗争作了高度评价,说他是“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长征故事篇【2】“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是一首反映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的歌谣。
1928年秋天,国民党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井冈山根据地军民困死、饿死。为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毛委员和朱德军长向根据地的军民发出了这样的口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斗争。
那时候,部队吃粮,需要往返五六十里的山路到宁冈去挑,于是红军发动了一个挑粮运动。毛委员和朱军长同战士们一样,脚上穿着草鞋,头上戴着斗笠,翻山越岭,亲自参加挑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