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要句子(或段落)作用(黄宇3\10)
一、概念解说: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常常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
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艺术效果)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
  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
  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
  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点题),从内容上看,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来分析。
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一个小结:
  (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
(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作用(表现人物情感、品质)。
小结:
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7种:1)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2、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3)承上启下(过渡)4推动情节发展,5)铺垫(或伏笔),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7)总结全文,(8)点题。
内容作用通常有以下5种:(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情感),(3)、对比映衬,(4)、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突出主题(深化中心或升华中心)
表现力(艺术效果)(见上面)
三、典型题例
1.2007南通中考阅读题《大美之美》
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第18题: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 “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问应转化为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这样使思维直切要点,这句话结构上总结全文,主题上升华主旨,由写
西藏山水之美升华到西藏山水之美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由赞美西藏山水的美升华到对西藏山水的崇敬热爱之情。
2.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
  一声召唤,一腔爱恋。“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
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进行了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
  2009年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
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第21题: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段中的划线句。(4分)
解析:21.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动作,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二: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共4分)
4            2009年中考《敲雪》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第19题: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
  例5      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这样一句 :“ 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请分析此句的表达效果(作用)。
    解析 :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既写出了祥子生病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飘摇不定,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四、分析重要句子含意或作用题的答题模式:
(一)、考题形式
1.“××××××”这一句中,“×”字为什么用得好?
2.请分析选文×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3.联系具体语境,请说出你对第×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4.×段画线语句中加点的词富有表现力,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或赏析)。
5、请说说文章第一段写景的作用?
6、指出划线句子的表达方式(表达手法)及作用?
7、说说文章最后一句(段)的作用?
(二)、重要词句(段)的作用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富有表现力的重点词,通常是动词、形容词。
答题模式:通过      词,形象生动(生动准确等)写出了
        (填写人或物)的     描写父亲的诗句特点,表达(阐明)了   
情感(道理)。
2、抓修辞运用。
答题模式: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了              特点,表达(阐明)了    情感(道理)。
3、抓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答题模式:这句话写(点)出了          (内容),(接下来根据句子所处位置分三种情况回答)
1)、句子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起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      作铺垫(伏笔)
;点明中心等。
2)、句子在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       引起下文写            
3)、句子在文章结尾:收束全文,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4、抓对人物情感的表达和表现中心的作用。(答题模式如上面1或2
5、景物描写句答题模式:通过      (词语或修辞),写出了景物          的特征,作用(内容上):烘托(渲染)了      (氛围或情感),结构上          (交待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伏笔、铺垫,或对比映衬人物品质、凸现文章中心等作用)
五、阅读练习:
别踩疼了雪
                                    朱成玉
1)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着一场雪的降临。
2)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3)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4)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5)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6)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7)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着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她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8)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9)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10)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她就是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