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角游戏案例与分析:师幼互动案例“超市
前言: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生活即教育”。就是追求“真实”的教育教学,意即教育教学实践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育过程是让孩子在获得真实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创造生活。
问题:在主题活动背景下老师是如何及时抓取真实生活中的“点”,促使孩子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在过程中师幼又是如何真正互动起来的?
关键词:真实生活中创造生活 
通过“超市”的案例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活动背景:
在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开展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孩子们谈到”超市” 两个字:
“老师,我的玩具是从我们家门口新开的超市买的。”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超市了,那里可大了,有好多好吃的东西。”
……
分析思考:可见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已有“超市”的概念,他们对“超市”的环境等也显得比较熟悉,而且对“超市”怀有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的经验只停留于表面,孩子们对“超市”并没有更深层的认识。作为教师,这时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二、及时抓取真实生活中的“点”
在师幼共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及时引发孩子的认知冲突,使活动得以进一步深入。于是,我就选取了“超市”这样的一个“点”作为我们主题生成活动中的一个内容,引导孩子在真实生活中感受、体验、学习、创造,使主题活动得以进一步开展。
那么,“超市”小主题活动中到底蕴含着哪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呢?比如:货币交换、货品的摆放分类、买卖活动等,能有效地提高幼儿数概念、语言交流、协商合作、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
那么究竟如何开展“超市”,使这一资源变得更加有效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活动。
我和爸爸换角
三、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丰富、拓展孩子“超市”的生活经验
关于“超市”我们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可利用。如:利用周遭环境资源:在幼儿居住的环境周围有许多超市,幼儿可以随时根据需要进行参访活动,解决活动中的疑问。另外还利用家长这一社会资源:鼓励家长有目的性地带孩子逛超市,过程中注重丰富孩子“超市”的经验,使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参与我们课程的实施。
活动一:“我和爸爸妈妈逛超市”:
在活动之前,提前与家长沟通将要组织实施的主题内容,请家长有目的地带幼儿逛超市丰富幼儿的经验。而且引导孩子带着问题进行第一次参观超市。参观之后,通过互动,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逛超市的经验。
活动实录:
师:“和爸爸妈妈在超市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买自己喜欢吃的,还有玩具……”
—“我们买了东西到门口付了钱。”
交流后,孩子们将自己逛超市的经历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思考分析:从孩子们交流表征的内容可以看出:大多数孩子有逛超市的经验,但比较零星,仅停留在超市商品和简单的选购过程上,对于超市中货品的摆放、设施、人们的活动了解得很少,基于此原因,我们与孩子决定一起去逛超市。
四、留足时间和空间,引导孩子们在参观访问中,获得更真实的生活经验,并及时解决认知冲突。
活动二: “我和老师一起逛超市”
当我们教师初步了解了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之后,决定和孩子一起去逛超市。
参观前向孩子及时提出挑战性的问题,是引发孩子认知冲突的关键。
问题:
  ·超市里除了商品还有哪些设施?
  ·除了顾客,超市里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在干什么?
  ·超市里的商品都是怎样摆放的?
引导幼儿带着问题来到了超市,开始了他们的调查活动。
在超市里,有不同的货架,货物都是分类摆放的。同时他们还看到有的工作人员在摆放新货物,有的阿姨在介绍商品。
参观后引导幼儿围绕参观前的问题进行交流,同时帮助孩子梳理了参观中要解决的问题:
师:在超市里,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
——“我看到超市里有不同的货架,有高的有低的。”
——“我看到超市里有冷藏功能的货箱。”
——“有的售货员在收款,有的在摆货,还有的在称重量。”
——“超市里还有存包处!”
——“超市比菜场好,又干净又整齐。
思考分析:
从孩子们的表达中,可以看出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通过观察,有的通过询问等等,经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他们还将自己以往的经验与新经验进行比较,发现了超市的许多优点。于是我们将与孩子一同参观的照片和自己的发现表征一并展览在大墙饰上,命名为“超市”。
孩子们的灵感真的触动了我,我想:这次活动正是因为留给了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和自由的空间,孩子们才在不断尝试、探索中,获得了生活经验,解决了认知冲突。他们在这良好的环境中,不停地学习、探索,不停地接受外界的挑战,不断地超越和发展了自己。
五、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真正使孩子成为感受生活、学习生活的主人
活动三:超市游戏
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后,孩子们自发的开展了玩超市的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
问题1:“超市里的货物太少了,怎么办?”
    ——“我们可以自己收集一些废旧盒子,当货品来卖。”
——“还可以到美工区进行货物订购。”美工区的小伙伴开始运用折贴、泥工、废旧材料制作等形式进行水果蔬菜等商品的加工。
问题2:“这么多的货物怎样摆放呀?”
——孩子们根据去超市拍回来的照片,查货物摆放的图片进行模仿。
围绕着幼儿的这一问题,我们与幼儿进行了讨论。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摆放?”
    幼:“应该归类着摆放,分为饮料、食品、日用品等等。”
幼:“对,我看见他们超市里都是这样放的。”于是孩子们开始尝试着自己对商品进行分类。
问题3:“超市里的货物没有价格,怎样给货品定价格呀?”
——他们到照片上及购物宣传册上查货品的价格,并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制作了价格牌。
幼:“超市里有打价格的收款机,我们的超市还没有,不像超市。”
——“超市的工作人员”寻求老师的帮助,又开始了新的游戏。
思考分析:
孩子同伴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经验得以互相传递,他们互相模仿、互相欣赏,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了新方法的态度。
在本阶段的游戏中,面对孩子们遇到的困难,我们采取了讨论法、经验共享法、信息利用法等帮助幼儿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
在游戏中教师所充当的角就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教师应敏锐的发现幼儿在游戏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做出正确反应,并以恰当的策略鼓励、引导幼儿自主解决,使其获得发展。
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发幼儿的讨论并耐心倾听幼儿的表达,从而更好的给以支持。从孩子们上述的交流中可以感受到制作丰富超市商品是他们共同的兴趣。于是我们决定组织集体活动,通过大组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交流、共享,丰富幼儿的制作内容,使超市商品更加丰富。
六、创造性地拓展生活经验,让孩子真正成为生活中的主人
当孩子熟悉一个主题活动时,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想法、偏好以及已有的知识提出问题,设定探索的范围。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往往会成为活动的领导者,他们负责观察、收集资料和物品,全身心地投入真实的探索活动中,使活动进一步深入。
活动四:“超市”延伸游戏——“小银行”
孩子们怀着无比的喜悦将自己收集和制作的产品投入到“超市”中,有了丰富的货物,他们更加频繁地到超市购买,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关于“银行”的新经验也被充分的调动了起来。
问题:
师:“关于银行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我想知道银行里是怎样取钱的?”
——“我想知道银行里有哪些设施?”
——“我想知道那儿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分辨真钱假钱的?”……
◎集体分享交流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知道的信息。     
通过分享交流孩子们了解了银行的标志,取钱时要用密码器、还有验钞机呢。在观察中孩子们还了解了取钱时要填写取款单。
经验共享后,银行的游戏有了新的变化。
思考分析:
通过交流分享的方式将自己小组获得经验分享给大家,使小组的经验变为集体的经验。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获得不仅是知识、经验,更多的是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方法。
其它区域也与超市的活动交流更加密切了。各个区角的孩子们纷纷到超市购买商品,整个超市游戏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积极主动,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构想解决的方法和策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自己的设想进行实践检验,使主题活动得以进一步的深入。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精神正是适合了将来的社会,同时孩子也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学习生活、创造生活的主人。
七、后言:
从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到生活中应用
通过超市活动的实施,我们深深感受到,只有源于幼儿生活的内容才能真正打动幼儿、吸引幼儿,使他们在不断的了解生活、学习生活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超市活动的开始就是源于幼儿对与生活的感知和认识,在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的参观、调查、访问以及游戏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着超市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同时将自己在体验中所活动的经验、认识运用到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这样不断的循环往复,不断的推动了幼儿的发展。使幼儿真正在生活
中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幼儿的需要在哪儿,教师的教育就在哪儿
在实施超市活动的过程中,每一阶段的超市游戏都来自于幼儿在活动中所产生的需要。幼儿的需要正是课程推进的契机,作为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来为幼儿营造、创设新的活动环境,实施恰当的教育以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判断幼儿的需要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是没有价值的,从而更好的把握活动的方向。在做出正确的判断后,还要求教师运用恰当的策略加以引导,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比如在银行活动中,教师很好的把握住幼儿的需要,同时运用了小组活动与基体分享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同时也将教师的教育目标有机自然的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网络化的区域活动
在超市游戏中,教师在创设及利用各个区域时对每一个活动区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及思考,充分构想各个区域之间可能发生的联系,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的与其它区域的幼儿进行互动、分享经验、进行游戏,使各区域间的资源获得共享,使幼儿的发展得到平衡。
扩大幼儿学习交往的空间
在实施超市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类型的超市,并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如与幼儿交流自己逛超市的感受、带幼儿认识了解超市等,把社区、幼儿园、家庭都变成幼儿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还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与其它班级的孩子进行互动,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与他们分享,这不仅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