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教学设计1

《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教时安排:一课时      授课教师:赵丹
一、指导思想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2.注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只管教、不管学、注入式”教法。
3.把握学生心理活动规律,激发其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八年级全一册)第六章 乒乓球的内容。包含两个知识点:1、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2、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把这两个知识点安排在同一课次,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乒乓球运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乒乓球运动攻防速度快、变化多、技巧性强,运动强度大,对动作的精细程度要求较高,长期参加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精神系统的反应能力,增强灵敏和协调性,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在七年级学习乒乓球的基础上,本年级安排本课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发球和搓球技术,坚实乒乓球技术基础。
三、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乒乓球技术基础,但学生总体水平参差不齐;
2.该年龄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性格好动、好奇、好表现,求新欲强;但其情绪、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等很不稳定和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因此,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
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创设各种情境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积极参与体育运动,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1)使学生通过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及主要赛事,树立正确积极的乒乓球学习动机;
(2)使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的知识结构,为上好乒乓球实践课做好准备。
2.技能目标:(1)使学生基本掌握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与反手搓球技术”;
            (2)发展体能,提高反应能力和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对乒乓球运动的了解,对乒乓球比赛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主动的运动参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判断来球,选择最佳击球位置。
    难点:正手发下旋球技术要领的掌握与身体的协调性练习。
六、教学方法
在采用讲解示范法、纠正错误法、循序渐进法等常规教学方法基础上,突出启发式“教”的方法运用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同时突出探讨互动式“学”的方法运动,消除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
七、教学流程(45分钟)
(一)开始部分(5分钟)
1.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内容,安排见习生(2分钟);
2.队列练习,熟悉场地器材(3分钟)。
(二)准备部分(10分钟):包括慢跑、徒手操、游戏,这样安排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三)基本部分(25分钟):
第一项内容,复习上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时间安排4分钟;
第二项内容,介绍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以及学习乒乓球的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时间安排21分钟。
1、 正手发下旋球:利用倾斜的拍面,由后向前下方将球击出的一种发球技术,在比赛中经常被采用。发球时,球拍先摩擦球的中下部,再往球底部摩擦。
要求:①上体前倾,两膝微屈,两腿分开与肩同宽;②左手将球抛起,右手向后引拍,拍面略斜向上;③当球下落至网高时,从右上方向前下方挥拍,使球拍从球的底部切过,产生摩擦;④击球后迅速还原为准备姿势。
2、反手搓球:搓球是回击对方下旋球的主要技术,用球拍推切球的底部,可以抵消对方下旋球的旋转,并能使球体发生新的旋转和路线变化。
    要求:①搓球时身体左转,拍面后仰,引至身体左后上方;②当球开始下降时,用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向前下方摩擦球的中下部,向前推切球;③击球后迅速还原为准备姿势。
为解决这一内容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设计以下教学步骤:
1. 向学生介绍乒乓球运动发展史和主要赛事,及中国乒乓球队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学生体会名族自豪感,激发学习运动兴趣;
2.向学生介绍乒乓球正手发下旋球和反手搓球技术的结构,技术要求和对发展人体各项素质的作用。
3.教师采用诱导性学习,发挥实习生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实习生的配合下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运动表象和了解各技术环节过程;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来逐步掌握动作技术,使学生参与如下练习:
      练习1.发球练习:目的是完善乒乓球的正手发下旋球动作。把学生分成4组,在组长的带领下体会发球动作,老师巡视指导。
      练习2.搓球练习:练习球性,老师巡视指导。
4.叫四位不同水平的同学展示,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比自己,引起注意,改正错误。
学打乒乓球
5. 采用探讨互动式“学”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练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组内边练习边相互评价,启动学生主动学习,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并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练习。
(四)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练习,课堂小结,收拾器材,师生道别。       
八、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启发下互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能基本掌握动作要领,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让学生既产生运动效果又安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九、教学反思
1.通过启发式“教”和探讨互动式“学”,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运动过程,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树立终身体育观。
2.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少数学生还未完全掌握反手搓球技术,已在课结束阶段针对性
对这部分学生提出课后练习要求,下次课让他们展示技术,以督促学生课后练习,培养积极进取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