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格律诗词格律格律诗词诗词格律检测诗词格律大全
第一节:格律诗的类型
格律诗是按一定的平仄,音韵,对仗句式等关系组成的古体诗。它包括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等。
1、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七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对仗,在结构上要求具有起承非转合的的关系;例如的长征: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五律——五言律诗的简称,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其他与七律相同。
例如:
俗夫 客居
久客京城里,溟蒙雾里鸿。
一街花月貌,全是陌生容。
泪里沧江水,愁边碧岭风。
乡关三万里,尽在一杯中。
3、七绝——七言绝句的简称,每首四句,每句七字,必须符合律诗的平仄。
例如:
易水寒送春
柳絮参差十里坡,秋来春去又如何?
但将飞马踏花去,一路香幽一路歌。
4、五绝——五言绝句的简称,每首五句,每句五个字,要求符合律诗的平仄,例如:
李白《秋蒲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第二节:古体诗词的用韵及平仄
用韵就是压韵,古体诗词对压韵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在古代,没有韵的就不叫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前人整理了很多韵谱,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这部《平水韵》。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语音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平水韵也不能很准确的反映出现代人的语言了,于是上海辞书出版社又
编出了一本《诗韵新编》,现代不少古体诗人写诗是按照这本韵书用韵的规则的。
用韵应该掌握两个最基本的法则:
第一:在不转韵的情况下,一般平仄韵不通压。由于平声字读起来响亮悦耳所以压平声韵的最多,仄声韵也有压的,但是比较少。
第二:除第一句外,只在偶数句使用韵,奇数句不用韵,并且奇数句的末尾字要用和韵相反的平仄,比如用平声韵的,则奇数句的末尾字必须用仄声字。
例如:
压平生韵的:
李白《夜静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用仄声韵的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用错韵的:
游泸山记
上下分渭二重天
崎岖山道伊人伴
创意游戏道头劝君听妻话
道姑端来豆花饭
错误:平仄通压“伴” “饭”只仄声字“天”是平声字
文煞《写给妻儿的思念》
空杯已少杜康酒,
遥望雀桥人渐瘦。
欲将片纸寄思愁,
握笔更将挠破头。
错误:前两句用仄声韵后两句用平声韵平仄通压。
------------------
什么叫格律,就是写律诗时必须遵照的规矩。比如七律,必须是每首八句,每句七字第三句和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须对仗,第二句和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和第七句必须相粘等。
格律的基础是平仄,平仄如同汉字发音的乐谱,汉字有四个基本的音调,就是四个音阶,
就是古代汉语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个声调,平声的就是平仄中的平声字,而上声,去声,入声属平仄中的仄声字。现代汉语则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阴平,阳平属平声字。上声,去声属仄声字。按中华诗词学会的规定,写律诗,用古汉语的声调和现代汉语的声调都可以,但不要混用。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无论是绝句还是律诗都需要讲究平仄,粘对,否则也就谈不上是在做诗了。举例如下:加()的表示可平可仄。
1、五言绝句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塞下曲(第二首)[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词格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听筝[唐]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夜 思(二首)[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七言绝句
仄起式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放天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注意:五言绝句以首句不压韵(平起仄收或仄起仄收)为正格七言绝句以首句压韵(平起平收或仄起平收)为正格
但自唐宋以来,变格的应用也是相当普遍的。
女排规则
3、五言律诗
平起仄收
包菜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蚂蚁搬豆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仄起平收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珠。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4、七言律诗
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