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中国象棋的十首诗句
1、《咏对弈》
楚河汉界走棋盘,落子不易悔更难。
下棋如同人生路,胜负总在一步间。
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空隙处,写有“楚河”“汉界”字样,做为红方和黑方的分界线。此典故源于公元前202年秋,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以河南荥阳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4年的激战。后来,楚霸王项羽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刘邦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当“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的战争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散之际,作为“楚河汉界”的鸿沟,不仅铭刻在中华历史灿烂文化的进程之中,也永远定格在了中国象棋的棋盘上。
2、《咏兵卒》
勇闯楚汉无反顾,冲锋陷阵我当先。
生来不惜名与利,何惧马革裹尸还。
兵和卒的称谓,是用来表示不同的国家,它是中国象棋里最多的兵员。
为什么各有五个呢?中国象棋的棋子设置定型于周朝,周朝时军队的基本编制“伍”,是由五名步兵组成的。其作战兵器也由“弓、殳、矛、戈、戟”五种为一组配合使用。
()在没有过“河界”前,每着只许向前直走一步;过“河界”后,每着可向前直走或横走一步,但不能后退。特别是下残棋,兵卒效命,其作用不可小觑。
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3、《咏炮》
一声长啸镇中宫,四起硝烟乱敌情。
双翼齐飞化利剑,八方巨雷捣黄龙。
宋代以后,火器开始用于军事便产生了“炮”。在中国象棋各兵种配置中,“炮”是长兵器,素有
“战争之神”的美誉。象棋布局里的主要战法是运用中宫炮节威胁对方中卒。当然,各类打法不尽相同。
炮走直线,中间不能有棋子,可纵可横,格数不限。炮吃对方棋子中间得有个棋子当炮架,对方棋子和我方棋子均可。
4、《咏马》
日行千里快如风,兄弟联手接敌营。
雄关险道踩脚下,掠城拔寨建奇功。
中国象棋中的马颇有骑士风度,自古有“马踏八方”之说。将对方置于死地的战法就是卧槽马,还有挂角马、连坏马等战法。马每着走一直或一横一斜,可进可退,即俗称“马走日字”。如果有别的棋子挡住,俗称“蹩马腿”,则走不过去。
中国象棋中的"马后炮",是残局或中局阶段一种颇有力量的杀招。一方的马与对方的将处于同一直线或同一横线,中间隔一步,再用炮在马后将军,将对方置于死地。
5、《咏车》
纵横三军震敌胆,血染疆场更无前。
莫学霸王唱乌江,功勋千古多遗憾。
车(jiu)在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俗称"车行直路"。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而车控制的范围开局和残局都远胜马或炮,自然是威力比炮大,一个车约等于马加炮。
 
中国象棋里的车(jiv),是最为强大的战力。在双方的对弈中,对“车”的调动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棋手的棋艺高低。俗话说,车走直线一溜烟。它拥有极为强大的机动力和杀伤力,进可撕裂对方防线,退可防护大营将帅,可以说是作用极大。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外形坚固,在战马的驱动下,其机动力很强。如果我们想要评价一个国家的战斗力,通常都会用车的数量来衡量。用来计算车的量词是“乘”。小国被称为“百乘之国”,大国被称为“千乘之国”。唯有最为强大的帝国,才会被称为“万乘之国”。
6、《咏象(相)》
田间英雄起四方,回旋护驾志昂扬。
千里征战难遂愿,一片忠心献君王。
象或相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的帅将,本身没有进攻能力。每次循对角线走两格,俗称“象飞田”。它的活动范围限于本方阵地,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象眼”。
黑子指的是“象”——大象,红子指的是“相”——丞相,黑红两意指两个不同的国家和种族,所使用的作战工具也就不同。在战国时期,车、马相当于冲锋陷阵的先锋,士是将帅的左右保镖,象或相则保护将帅住的皇城,就像古代皇上的御林军,直接听从皇上的命令。
 
7、《咏士(仕)》
左辅右弼志不移,兵临城下我御敌。
出招制胜双飞燕,变阵化作冲天力。
仕者,仕女也。中国象棋中的士,最初不是指武士或谋士,而是指仕女即宫女,只是守在“王”身边。其活动范围比象或相还要小,只能走“九宫里的两条斜线”。
士或仕虽然没有进攻能力,它在和象一起构成的防御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比象更靠近将和帅,直接关系着将帅的安危。士的最大威力是占据米字中心,沿四角进退斜刺。羊角士定可阻马、护帅:单缺士谨防双车侵害。开局后巧作砲架,杀敌建功 ;终局前可助单砲,生擒孤帅。一旦士或仕尽失,将帅则无宁日了。
8、《咏将帅》
决胜中原识军情,指点江山风雷动。
先鞭擒敌获大胜,何须左右守孤城。
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法是消灭敌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要靠将帅如何排兵布阵。帅和将每一着只许走一步,前进、后退和横走都可以,但不能走出“九宫”。将和帅不准在同一直线上直接对面,如一方已先占据,另一方必须回避。否则,判输。
9、《咏合力》
炮镇当头起硝烟,双车巡河占敌先。
兵卒犯前闯楚汉,二马列编跳连环。
象士中宫护左右,将帅帷幄操胜算。
三十二家一股劲,齐心协力凯歌旋。
通俗形象的说,象棋就是两个国家战争的缩小版。打起仗来,就要讲团结,讲合力,讲纪律,讲战法。在实战中,为了保护将帅,要求“车、马、炮、兵、象、士”等各兵种,齐心协力,各司其责,才能战而胜之。
10、《咏棋友》
偶尔树下对棋枰,当仁不让论输赢。
胜亦欣然败亦喜,乐在其中不了情。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这是大诗人苏轼在《观棋》一诗中对弈棋输赢的评价,这又何尝不是对仕途坎坷、人生成败的感受。既然世事如棋,局局翻新,又何必执着于一时的成败?唯有淡然处之,不以成败为念,方能得对弈之妙。“从容”是一种姿态,但是“喜悦”却是发自内心,所以说“败亦可喜”,则境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