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演讲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1.深入体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形象的语言和厚重的文化。
2.在新形势下正确把握这篇演讲词的内涵,树立对无产阶级革命过程和意义的正确观点。
【授课方法】语言品读法、整体感知、鉴赏评价
【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具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德国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1818年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1841年大学毕业后担任《莱茵报》编辑在此期间与恩格斯相识,并结下深厚的友谊。1847年两人加入正义者同盟并指导该同盟改组
成共产主义者同盟,此后起草同盟的纲领《共立党宣言》
三、作品简介
马克思主义学说: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这是“精髓”,后来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去研究。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被认为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四、写作背景
1856年4月14日,马克思作为流亡伦敦的外国革命人士的代表,应邀出席为纪念宪章派报纸《人民报》创刊四周年而举行的宴会。他利用请他讲话的机会,作了关于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使命的演说。
《人民报》是英国宪章派的周报。1852年10月-1856年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曾为该报撰稿,并对该报的编辑工作给予帮助。在这个时期,该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
主义思想。
五、文体知识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词有三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演讲词通过对人物事件景物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和规律。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论证。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抒发演讲者爱恨悲喜等强烈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开启听众心灵。
演讲稿的特点:
1.针对性:要考虑演说的具体场合、听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以及演说者所处的地位、身份等,力戒泛泛而谈、无的放矢。
2.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说辞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必要的设问、反诘,深入浅出的譬喻、引用,这些都是增强演说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3.感染力:由于演说辞是说给人听的,因此,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
六、知识链接
欧洲1848年革命:指1848—1849 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1848 年1 月,革命运动首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德意志和法国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法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革命最后都以失败
告终,但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 1848年的革命,是指1848至1849年在欧洲许多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
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
装革命。这场革命对于封建势力退出历史给予了最后的一击。造成各国君
主与贵族体制的动荡。但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就重建其政权,废除
演讲文章了大部分承诺的改革。最后革命以失败告终,但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当时欧洲社会各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预示着新的革命必将出现
代表新革命的阶级也必将肩负起历史使命。)
七、阅读思考
1.大家快速朗读课文。出这次演讲的主旨是什么?演说的时间、场合、对象分别是什么?
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
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者它、压抑者它的时代。
场合:在伦敦《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
对象:参加纪念会的欧洲体,志同道合的革命友人。
2.马克思旨在阐述无产阶级革命的原理。但他为何从1848年革命谈起?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思考:《人民报》始终捍卫工人阶级的利益和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此次演说的对象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作者为什么没有开宗明义,而是从1848年的革命导入 )
(1)形成落差,吸引听众。
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马克思首先从1848年革命谈起,称这场革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件……一些细小的裂口和缝隙”。此时,1848年革命的壮烈场面、浩大声势还深深印在听众的心中。因此,从听众的接受心理来看,马克思对1848年革命的这种评价就与听众的接受期待产生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从一开始就紧紧地抓住了听众。
(社会现状及听众的心理状况。
在欧洲,19世纪中叶是一个崇尚革命、追求革命、推动革命的时代,是一个被革命气氛从四面八方包围着、压抑着的时代。发表演讲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新的革命高潮尚未到来。 (洞悉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