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四季 知节气》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威海市第九中学
[课程设计背景]
21世纪是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我国也开始了具划时代意义的课程改革.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深入,课程模式也日趋多样化、自主化、特化,课程结构日趋合理,为学校实施自主办学创设了广阔的空间,为教师教育教学更加自由开放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以供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完善和补充,是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
我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学生需要开发了《走四季  知节气》的校本课程,既具有地方特,又是对地理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扩展,因为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以及风俗、农事、诗歌谚语等,既能够体现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更能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二十四节气"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举国上下遵循传统的风俗等活动更加兴起以发扬.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走四季 知节气》的校本课程,努力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贴近学生生活,加之讨论、调研、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的开展,所以课程自开设以来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程目标]
1、开发目标
    ①主体性:课程编制以学校为主体,充分体现本校特。课程编制充分尊重教师意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并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②基础性:课程编制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促进学科知识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每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③发展性:课程编制弥补了国家课程的不足,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④全面性:课程编制以全面的、互补的课程设置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培养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
    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3、教学目标
    ①通过“二十四节气”校本课程使学生知道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本知识,感受自然的变化,增
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加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怀。
    ②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民俗和文化,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③背诵相关的诗歌,了解诗歌的美丽,增加知识底蕴.
④培养学生收集气象、农业谚语,全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内容]
四季教案写在前面的话: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历史
第一节:立春
第二节:雨水
第三节:惊蛰
第四节:春分
第五节:清明
第六节:谷雨
第七节:立夏
第八节:小满
第九节:芒种
第十节:夏至
第十一节:小暑
第十二节:大暑
第十三节:立秋
第十四节:处暑
第十五节:白露
第十六节:秋分
第十七节:寒露
第十八节:霜降
第十九节:立冬
第二十节:小雪
第二十一节:大雪
第二十二节:冬至
第二十三节:小寒
第二十四节:大寒
“写在前面的话",作为第一课时,旨在让学生对二十四节气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会背“二十四节气歌”,对于初中学生,还可以复习“二分点和二至点”的地球公转示意图,以加强学科地理的学习。
教材正文内容以各个节气命名,共二十四章.每一章节内容基本一致,都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节气的由来、历史典故、气候特点、先关农事、风俗活动、诗歌谚语等.
[实施原则]
《走四季  知节气》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学校自行决定、自主开发的课程,开发主体是学校教师。因此,本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坚持遵循以下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