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联通:为何三大运营商中,联通混得最差?
这个夏天很热,燥热和烦闷让每一个人都深有体会。联通员工的体会更深,混改之前的末路疯狂,让每一名员工压抑而沉闷,这是怎么了?每个部门都在疯狂的刷存在感、疯狂的调度各项指标,多如牛毛,许许多多形形的变态指标让基层单位苦不堪言。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快要望见地头了?还是坠入万劫不复深渊的起始?
求爷爷告奶奶企业运行的怎样?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不是那些云山雾罩、满口胡言所谓的专家学者,也不是哪些夸夸其谈、指点江山的政客官员,而恰恰是依存于企业,为企业发展付出青春和汗水的员工。他们的声音真诚真挚却很微弱,传不到高层那里,他们能做的,只是默默地承受,而后掰起指头算算还有多少年能退休。
通信行业发展至今天,个人通信从当年的高高在上,到现在的人手一机甚至多机多号,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房价、物价不断飞涨,只有宽带、手机等通信产品价格在不断下滑,而宽带网速越来越快,手机信号覆盖越来越完善。如果现在还有人说,中国的通信产品质次价高、比发达国家落后多少年之类的话,这就纯粹是人云亦云、不懂装懂了,最起码是在矫情。
这里面的大环境是国家经济的崛起,带动了国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让通信企业有实力进行基础投资。然而也不能不承认这是电信、移动、联通这三家企业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果。
具体到这三家企业,移动一骑绝尘、电信稳扎稳打、联通混的最差,无论从财务公报、用户体验还是员工收入,都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
那么把脉分析原因,真的是移动、电信能人辈出、管理高效么?这三家都是央企,其核心管理层的大部分都来自老邮电,同受工信部、国资委、发改委的管理考核,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那么何以形成今日这种天差地别的局面呢?
用简单的一句话能够说明:三家的竞争不是在比谁做的更好,而是谁的失误更少。尤其在当前通信发展“黄金二十年”即将终结的时候,大潮褪去,谁在裸泳?可能在移动、电信工作的兄弟们会说,这和我们企业也差不多呀,有些方面我们比联通折腾的还重呢!确实这样,但折腾还要看本钱的。比如移动,在有线宽带厚覆盖的大投资、在集团用户的高投入、在校园迎新只要数字不计成本等等折腾,几乎所有的重要战略或营销方案,都最终体现在两个字“砸钱”上,但移动皮糙肉厚经折腾,赌本厚实,赢的概率就大。
今天我们来把脉联通,从里向外看,不带袒护、不带偏见,认真分析联通今日现状的内因外果。本文部分描述可能会引起行业外人士的不适,请谅解我是站在联通体系内来剖析的。作为运营商,国家的要求本身就是矛盾的,既要求通信产品降价提质、普及大众,又要求用户数量不断增长,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当今通信市场高度饱和的形势下,神仙也难做。从基层角度来剖析联通这个巨大而庞杂的央企,相当于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慢慢的填吧!但愿能填完,不至于半途而废。
一、人多部门多带来的联通管理复杂化
先说企业管理。关于管理,重点还是人在执行落实。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是你能管到多细致,抓的多牢靠,而是在粗放管理和细致管理之间合理把握平衡点。举个例子来说,安全生产重不重要?凡是沾着管理职责的人,谁也不敢说不重要。可是重视到什么程度才算重要?谁也说不清!如果给我一万人,我能单就安全管理这一项把人全部填进去,还不一定够用!把工作无限细分就是了。而联通现在的管理症结就在于,部门多又想表现,原本分到自己部门的工作量又很少,在领导面前的存在感太低怎么办?折腾,疯狂的折腾,变态的折腾!拼命的细化手中考核基层的指标,拼命的调度基层完成这些变态的指标。领导还不好说你什么,爱干活儿总比麻木不仁的强吧!还得鼓励表扬!
于是各部门更玩命的折腾。基层单位的精力都耗在折腾上面了,真正需要重视的营收、利润、客户感知,被这些可有可无的工作挤占了、稀释了。每当上级部门经理调整期,大家最关心的是这些部门经理的岁数。如果岁数偏大还有几年就退休了,那么这个部门的业务可以稍松一口气了;如果上来个年轻干部,还是女的,那是绝对能折腾出你想不到的花样来。联通业绩不好,原因很多,但从内因分析,这绝对是主因,由此对市场经营、运维建设、客户服务产生的重大影响,下面还会细说。
2008年,网通和联通合并后,实力得到了增长,在北方十省体量尤其庞大,在3G制式优势的助推下,个别地区的用户数量和市场营收已经双超移动,一时间风光无俩。过去八年,这种规模优势已渐渐散去;人员融合、业务融合的弊端渐渐显露。老邮电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作风没能传承下来;老联通简单明快、发展至上的理念也没能传承下来。
渐渐发现,联通就像一个综合了父母缺点长大的孩子,优点没学会,把推诿拖沓和弄虚作假学得淋漓尽致,于是“复杂”两个字越来越多的体现在联通这个企业里,复杂的业务、复杂的人、复杂的管理、复杂的流程,这些“复杂”又相互交织,结果是更复杂了。
管理人员看来人更难管了;业务人员看来业务更难做了;支撑人员看来活儿更难干了。总的
看来压力更大了,该考核不该考核的指标一大堆(有的指标甚至相互冲突),该重点干啥基本都迷茫了,还有专心发展的原动力么?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条理念在哪个企业都适用。啥都为了,就是无为,不是么?
基层单位权力被大量上收,叫做“集中管控”。原本基层单位很容易解决的事情,变得无比艰难。而上级单位又不了解基层的情况,仅仅通过批流程、看报告来决定是否审批通过,看人办事儿、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的情况比比皆是。
唯一的好处是基层单位不容易犯错误了,想犯也犯不了。大到全国、小到每个县,经济发展、人文风俗、消费习惯都不一样,用一个工作流程、一个管控措施、一个营销策略,覆盖一大片,水土不服那是肯定的。官大一级压死人,基层单位不服也得服,可用户不服呢?他就是用脚投票,你能拿用户咋地?说到底这个锅还得基层单位来背。联通似乎也意识到机构臃肿带来的危害,有一个瘦身健体计划,PPT做的是真漂亮,机构压缩有目标、有分析、有期限,不知执行起来会是什么样,拭目以待吧!但进一步压缩县公司的管理权限,这就让人不好理解了。国家近几年一直在调整,逐步实现省管县和强县扩权,说明国家已经发现了弱化县域权限的弊端,开始自我调整了,联通却背道而驰,真心看不懂。
再说说复杂的人,成因是历史造就的。原网通和原联通两套体系完整的人员合到一起,还要拉开板凳先坐下,人人有位置有岗位,增设部门、人员超编也就不足为奇了。人员超编问题倒不算太大,多余的人养着就是了,联通作为央企还是扛得住的。九龙治水、天下大旱,部门多了,就出问题了。在总部、省、地市一级,多达30-50个部门,都是干啥的?能说清的寥寥无几,只见各种指挥棒棒漫天飞舞。一些奇葩部门调度的一些奇葩业务你还不能不理,扣着绩效了就知道肉疼了,基层大量的精力浪费在这些扯淡的调度上了。而基层单位和一线遇到问题需要支持的时候,部门间推来挡去、扯皮推诿,求爷爷告奶奶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眼睁睁的看着到手的业务花落他家,除了愤愤的骂几句、跺跺脚,还能做啥?你说还能做啥?相比其他运营商,联通的问题不是人多,也不是人非常多,而是人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