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课题研究情况
  (一)课题研究申报的立项工作
  1、开题
  本课题自2011年11月由学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多次商讨后提出,并以《大课间活动组织方式与科学管理的研究》为题进行申报,经昌黎县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被确定为秦皇岛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微型课题。
  课题立项后,学校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课题的有关事宜进行研讨,对本课题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同时对课题组研究人员提出要站在“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理想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体育大课间的研究和实践探索,课题组研究人员经过多次论证后撰写了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
  2、前期准备及资料搜集
  本课题从2011年11月提出申请到现在,课题组围绕研究内容及研究对象认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及资料搜集工作:
  3、筹集课题研究和活动场地资金。我校领导对教育研究工作非常重视,并始终贯彻“科研促教研,教研促教学”的发展思路,坚持用科研的办法解决教育教学中问题。先后筹集投入了2.5余万元经费,主要用于科研和改善活动场地的费用,为学校铺设了水泥砖篮球场。
  (二)第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2010年4月——2010年8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
大课间活动
  1、学习理论,夯实基础,
  本课题从2010年4月提出申请起,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并按照秦皇岛市市“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的要求和内容,我校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召开课题专题会议,会上校领导对此项课题的立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使我校课题组的教师科研意识大大增强,科研理论水平大幅提高,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夯实理论基础。
  2、理顺思路,达成共识
  课题组积极宣传动员,提高师生认识,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提倡阳光科学健康的体育大课间活动。
  我们还在全校开展了“健康活动,快乐大课间体育”主题班会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全校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要性有了充分认识,对如何文明健康地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我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课题研究就此拉开序幕。
  3、统一目标,确立方案
  在理顺思路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研讨,确立具体研究内容及目标,讨论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并确定研究方法,制定大课间活动实施计划、大课间活动安全预案、最后制定研究确立实验方案。
  由于“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涉及到学校各部门和全体师生,2010年5月,课题组将方案初稿分发给相关部门和教师,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制定《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的同时,课题组还与教导处、政教处、团委、体育组共同制定定了配套的《大课间活动实施计划》、《大课间活动安全预案》、《各年级学生分组活动安排表》、《大课间活动值班教师安排表》、《大课间活动情况记载表》等表册,这些方案和表册最终通过了学校的审核批准。与此同时,课题组还通过校园广播、橱窗等向全校师生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为“大课间活动”的正式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4、确定模式,论证项目
  确立方案以后,我们首先对实验项目进行论证理论假设: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研究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自觉参与体育学习目的,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能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水平,充分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智力发展。
  学校想尽各种方法筹备活动器材,制定大课间活动安全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学校确立9位体育教师为实验教师。并对课题组人员进行具体分工,并让他们掌握试验方法,明确这一阶段实验的内容及要求,确定工作的目标任务。
  (三)第二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2010年9月——2011年元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实验分析,总结归纳
  根据先前课题组确定的实验方案,我们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创造性开展大课间活动,充分利用老师体、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风校纪、体育场地等校内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例如让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学科的老师共同负责全校的活动设计,实现学科资源的整合,活动过程中的如何感受音乐节奏、自编操的动作编排、班级队形和学校整体队形的设计与变换等,单靠体育学科是没有办法实现的,此时要发挥艺术学科的作用,在音乐和美术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有关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更加准确、合理的感受音乐、编排自编操的动作和美丽的队伍变换图形,既培养了学生编排自编操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确定内容,彰显特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课题组初步确定的活动内容既有传统项目,也有时尚运动,既有民族、民间传统项目,也有快乐体育项目,还有各种游戏活动。包括足球、排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韵律操、兔子舞、软式排球、呼拉圈、武术、跳绳、橡皮筋等。大多数班级的组织形式都是多种运动项目的练习,也有别具一格的形式,彰显我校阶段性大课间活动的特。
  3、整合资源,编写校本
  课题组成员在局部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模式,并把实验阶段的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整合在一起,组织编写了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具体见《江都市第一小学校本课程》。
  (四)第三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2011年2月——2011年11月)
  本阶段我们主要开展了三方面工作
  1、整合形式,扩大实验
  我们在此基础上一是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学校在体育大课间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视抓好典型,总结经验。对于成功的经验及时进行推广,对于不那么成功或失败的做法也进行认真研究,搞明白问题的症结所在。
  三是硬件建设成果显著。我校开展大课间试点工作以来,共投入3万多元用于购置体育活动器材、改造大课间体育活动场地、完善学校体育实施。
  2、完善校本,形成特
  我校大课间校本课程定稿初步形成,为此我们围绕校本课程进行研究和拓展,根据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情况,课题组不断改变活动方法,充实活动内容,调整活动思路并进行反复推敲最后确定适合我校体育大课间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
  八、课题当前取得的成果介绍 《大课间活动组织方式的研究》课题组以江都市城区部分中小学校为例,在分析其大课问活动的开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践,构建出适合学校特的、健康活泼的、行之有效的一系列大课间活动组织方式。
  (一)大课间活动的现状
  1、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现状
  通过走访秦皇岛市城郊区部分中小学校,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中小学大课问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2类:第 1类是沿用国家推广的现行武术操;第2类校园集体舞;如乒乓球传统校安排了乒乓球,篮球传统校安排了篮球等项目作为大课问操活动内容。
  从活动内容分布情况来看,但是,即使开展得较好的中小学,其组织方式也相对较为单一。被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在大课间选择的活动内容比较单调,目前开展的大课问体育活动的内容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
  我们通过体育教师对本校183名学生,就当前学生喜爱的项目做了一个调查,排在小学生前3位的项目是健身操、羽毛球、篮球。游戏,民间传统体育类项目,包括跳绳 、踢毽等,具有不同民族的风俗和特,也受到学生的喜爱。由此看来,当前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安排与学生的喜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其内容的选择并不能满足当前学生大课间活动的需要。
  学生喜欢的大课间活动内容项目频数% 广播操 29 健身操 18.8集体舞 21.2 篮球 20.2 排球 12.2 乒乓球 17.1羽毛球 15武术 11.1体操 13.9游戏 24.5总计 183人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时间安排现状
  通过走访秦皇岛市城郊区部分中小学校,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学校每天上午 2节课后,都作为大课间活动时间,我校安排30min。在确保落实上午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又在下午增加一次大课间体育活动,  3、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态度
  学生对大课问体育活动的态度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有近80%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现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认为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实在枯燥无味,55%的同学表示喜欢自己同伴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在对不喜欢参加 目前的大课问活动的学生的进一步调查中发现,不喜欢参加的理由主要集中于组织形式的单一和活动量太小,对男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课间活动缺乏竞争性是其不喜欢当前大课间活动的主要原因。
  (二)大课间活动组织方式的模式研究
  本研究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方式是以我校大课间活动为样本,在整体分析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的。在实施中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和我校特,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作为课题的一部分,本研究仅在微观层面对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且模式的实践尚处在磨合阶段,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深化;另外,3、美化肌肤,模式的理论提升和模式的推广、后续验证性研究皆需要深入开展。
  1、大课间活动的内容选择
  为了丰富大课间活动,根据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我们总结出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如下:
  (1)室外活动内容
  操类:广播操,
  舞类:集体舞,
球类: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
  民族传统体育类:武术,跳绳,踢毽子,呼啦圈,斗鸡,拔河
  游戏类:篮球游戏,袋鼠跳,钓鱼,托球接力
  (2)室内活动内容
  操类:眼保健操,手指操,椅子操
  游戏类:角力,反应,棋类
  以上内容均是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项目,每项内容控制在 3.5—5min。根据气候等实际情况,在每一类中选择2—3项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定期轮换。
  2、大课间活动的形式选择
  (1)全校性的集体活动
  采取全校性的集体活动,不仅可以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还能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校的精神面貌。全校性的集体活动要求及时对上一周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并提出本周的希望,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质量,又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
  (2)分年级进行活动
  我们学校是中心小学,学生年龄跨度大,每一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针对他们的需求,每周安排 1—2次年级活动日。按照本年级体育教学达标要求,选择既适合本年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又可作为体育辅助内容的活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建立班级活动日
  班级是学校体制中最小的单元,更能突出学生的个性,在班级活动日时,除去选择上述介绍内容外,还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由学生自行创编一些更适合本班特的班操之类的活动内容,这样既利于小集体、个性的发挥,又便于组织管理,增进班级体的凝聚力。
  (4) 分性别进行活动
  男女生存在着较大的身体和性格差异,男生喜欢足球、篮球、武术等运动负荷大、技巧性高,对抗性强的运动,而女生则喜欢韵律感强、能起到朔身健美功效的项目,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安排分性别活动,这样能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