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5篇模版)
第一篇:【推荐】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
【推荐】民俗民风的作文锦集七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过年大家不就图个年味嘛,我们就要让这个年过的充满年味儿。我们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中国人过年可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民风民俗,让我们为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而骄傲,而自豪。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当然就要辞旧迎新,收获20xx,展望20xx。蜘蛛每不辞辛劳的织网谁能搞懂,它为了什么,我猜它是为了期待着自己的儿女能够有归来的一天就可以睡上它特意准备的舒服的床。
今年春节我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将我的才艺运用到了此次的“年”中。我将春联充分运用到了我的一技之长——书法上。大家都知道春联上当然少不了文墨名客的题字,虽说我没王羲之的书法功底那样登峰造极,也没有颜真卿的挥洒自如。但是我拥有一颗好学之心。我相信书法的好坏是看一个人的心性。
我向来说到做到,第二天当我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诉妈妈时,妈妈一口就答应了。我和妈妈来到了文具店,挑选红纸,我一眼就看到了买红纸的地方。我用手指着,“妈妈,快看在那!”妈妈疑问地说:“你确定真的要写春联?”我拍拍胸脯,“当然喽!”妈妈弯下腰来,为我抽出几张红纸,我兴奋得马上抢过妈妈手中的红纸,跟妈妈比了一个OK的手势。买好红纸我兴奋地抱着它回家,我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我生怕雨水把这红纸浸透,紧紧的抱在怀中不肯撒手。
即使现在就要将自己淋湿,也落得个心甘情愿。好不容易一路护送到家中,我就一刻不敢停歇,拿出了毛笔,决定速战速决。奶奶在一旁帮我磨墨。我气定神闲,裁好了春联的尺寸,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写书法讲究的就是静心,才能写出一手好字呢。
我也依照着这种法则,开始了我的书法探险之旅。我站在桌子的前面,仿佛一切都是“浮云”。
在我自己的小小世界里游荡。我开始我的第一笔,起初我对第一次写春联有一些紧张,畏畏缩缩,写出来的字样,我一看,我根本就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我天性乐观,想:这只不过是提前热热身而已,对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手来说还是多多体谅吧。
我怀着这样的心情,开始了我接下来的创作,我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斗争,终于写得有些味道了。我的父母在一旁焦急的看着我还是一停不停地给我提些意见,真是应了那句老话:“皇上不急,太监急。”我现在的自信心已经加倍提升,斗败了自己心中的心魔,我相信,我能行!我在自己的手下描绘出了一幕幕我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我终于完成了我的大作。我大吐一口气,心中吊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安全着落。我将纸小心翼翼的捧在手中,一笔一画上上下下的打量一番,透露出满意的眼神。我马上就要将自己的作品挂在自家的门上,妈妈为我拿来胶水,我仔仔细细的在四周涂抹了一遍,问妈妈:“哪个位置合适?”妈妈总说往左一点还是往右一点。最终拍定了,我把得意之作贴上,总算是大功告成了!我们击掌庆祝。
你们说我们是不是做了一件很有年味儿的事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爸爸说,我们是客家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一些客家过年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老家村里的乡亲会聚在一个庙堂里,祈求新的一年里众人平安的话语。
在老家过年,是我感到最好玩的时候了。看着大家团聚在一起,就觉得很开心,大家在烟雾环绕的庙堂里,听着长辈们祈求平安的声音,看着庙堂的昏暗光线,有种让人昏昏欲睡的感觉。上完香后,准备放鞭炮的时候,我赶紧捂上耳朵,跟一小孩跑出庙堂,准备看放鞭炮。大人们把鞭炮铺好后,大伯拿起火机,往点火线上一点,不一会,漫天都是一片红红的颜,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鞭炮放完后,一些胆大的孩子,回家拿了香,等鞭炮上的烟散了,就在其中寻觅没有点完的鞭炮,拿着香触碰了引线,也来不及看到底有没有点着就跳开背过去,听着后面一声爆响,真是惊心动魄啊。
过年时去别人家串门总是很让人高兴的,叔公叔婆……一个个叫着,红包那个多呀,收的我那个心花怒放啊。
过年的放烟花也总是让人兴奋的,放一种叫冲天炮的烟花时只有我一个人把它们插在沙堆上
玩,我一个人点火速度不够快跑去哥哥他们一起点,但是他们都不敢,玩完烟花后他们还一个劲地夸我胆子大。
过年的饭菜丰盛得能让人口水流成河,桌上可谓是山珍海味样样俱全呢,五彩缤纷,香味俱全,在这里呆上几天,吃上几天就胖了好几圈。
关于客家过年的习俗其实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提出了,如果想了解,就自己去亲身体验一下吧。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汉族丧葬旧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汉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礼隆重,分殓、殡、葬三个阶段进行。
殓,就是给尸体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殓前要给死者招魂、沐浴。殓分小殓和大殓两步。小殓是给尸体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丝绸,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称“寿材”,男棺刻有“寿”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则刻以“福禄寿”三字的合写体。小殓时还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则含一银元,均称之
为“饭含”。大殓时往往随殓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随葬物品繁多且贵重。民俗民风作文
殡,就是入殓后停柩于殡宫,殡期长短不一,少则3日,多则30天,主要由奔丧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个月而葬,至多达7个月。汉族传统习俗,父母死亡,儿女必奔丧,否则为不孝。而亲朋好友将来哀悼祭奠死者,称之为“吊丧”或“吊唁”。奔丧者均要丧服。古代汉族丧服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织麻五种,称为“五服”,用粗、细不同的麻布制成,按亲疏关系不同而穿不同的丧服,称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丧服。现代城市一般兴胸佩白花,臂戴黑纱。
葬,就是掩埋死者遗体,即棺木入土。旧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风水、择坟地,谓“择吉地”。送葬又叫出殡。送葬时,古代汉族一般是“孝子”在前执绋,挽柩者唱挽歌。挽歌到近、现代演变为哀乐。亲朋好友写挽词或挽联送葬,到近、现代又演变成送花圈,花圈上写挽联。
古有以人殉葬的习俗(主要是近亲、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遗存),后逐渐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则以纸扎人像伴葬。
葬礼以后,有做七、断七、百日、周年等追悼仪式,并将牌位送归祠堂,这已从葬礼时对人的仪礼转为对“鬼灵”、“祖灵”的'仪礼。
另外,汉族还有“归葬”的习俗,就是将死于他乡的遗体归葬原籍。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式规模大小与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关,在封建社会对不同地位身份的人丧仪都有严格的规定。王公贵族、富豪之家常以规模宏大的丧仪来炫耀自己的权势。《红楼梦》里写宁国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价值数千两银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经,出殡时的队伍“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而穷苦百姓连起码的温饱尚且达不到,自然也就谈不上“重殓厚葬”了。有时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尸体,草草埋掉。
尊长死后,子孙要在家守二十七个月,其间停止交际和娱乐,做官的也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以表示对尊亲的哀悼,称“守制”。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家乡濮阳,是一个年味非常浓厚地城市。
浓烈地年味从腊月初八就弥漫在城市地各个角落,煮香粥、购年货、求平安……腊八节最重要地事情当然是喝腊八粥了。腊八粥主要是由大米、燕麦、花生等熬制而成,又香又黏,香飘满堂。古时穷苦人家过年,家里也没什么好吃地,只好一收缸底,把家里能熬得都熬上,从而变成了腊八粥,这种习俗也流传了下来。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年味渐渐就变浓了,祭神、买芝麻糖祭灶开始了。过了二十三,家里人开始购置年货,鸡鸭牛羊猪肉大块大块地买回家,从此家里一直漂浮着肉菜地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