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民族习惯,了解我国民族习惯的特点。理解我国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理解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分小组搜集一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搜集的过程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该民族文化积淀的结果,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值得尊重的。
重点: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难点: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刑法》规定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犯罪。
我国的法律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规定?
一、民族风俗习惯的含义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请大家分别来介绍一些少数民族风俗。
教师补充:
材料:天葬天葬亦可谓之“鸟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一种葬俗,用于一般农牧民和普通人。藏语称天葬为“杜垂杰哇”意为“关(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藏文中“恰”是一种专门食尸肉,谓之“哈桂”。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在天亮前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以吃光为吉利。藏北比如县的达摩寺多多卡天葬台,是全西藏唯一保存头骨的天葬台,也是目前西藏最为著名的天葬台。庄严肃穆的天葬台,盘旋飞翔的鹰鹫,举世无双的天葬场面,形成一个神秘世界,吸引着无数有缘或无缘走上西藏高原的人。
那么藏族人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在我们看来非常奇特,甚至有些恶心的丧葬习俗呢?
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通过天葬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
材料:(提供图片)P73为什么这两个少数民族的服饰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
在服饰方面,生活在北方和南方少数民族的差别很明显,北方少数民族多穿皮的、棉的长袍和靴子,南方少数民族则多穿单衣或短袖上衣、短裤和裙子,脚穿拖鞋、凉鞋,甚至光脚;在饮食方面,牧区的少数民族多吃牛羊肉和奶制品,喝奶茶和酥油茶,农区的少数民族则喜吃大米。
通过以上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的介绍,你觉得,各民族为什么会形成他们各自的风俗习惯呢?
二、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
1、众性
2、民族性
3、区域性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三、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那么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是怎样的呢?
材料: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我国《刑法》规定严重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为犯罪。
材料:1935年初,长征红军进入黔西北、滇东北及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为消除彝族人民的恐惧心理,红军针对彝族的情况印发了布告,布告指出: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贫民,都是骨肉兄弟。尊重夷人风俗,不动一丝一粟。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真正平等自由。红军参谋长主动和在彝族中有影响的果基家支头人小叶丹联系,并与小叶丹在彝海边杀鸡共饮血酒结盟为兄弟。还反复说明汉族彝族是一家,要团结对敌等革命道理和党的,解除了民族间的隔阂,打通了彝区的道路,使长征红军畅行无阻地通过了情况十分复杂的彝族地区。当红军到达西北进入泾源回族聚居区时,党又发出通知,不准把用猪肉做的食品带入回民地区;
共产党一贯的少数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处处事事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行动,深得少数民族人民众的拥护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依然延续着一贯地对少数民族习惯风俗德政策,不但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做出
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规定,而且各级政府还制定了许多具体规定,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主要有民族节日供应和放假、食品加工与供应、伙食和副食补贴、丧葬、少数民族生产生少特需用品的生产和供应等方面的规定,为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提供了物质保障。
虽然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他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但其中不免有所糟粕,那对于这些陋习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
材料:在1950年,同志在《不要四面出击》一文中说:“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习惯是可以改革的,但是这种改革必须由少数民族自己来解决。”1951年9月,同志又说:“如果不是出于各族人民以及和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们自觉进行,而是由中央人民政府下命令强迫地去进行,而由汉族或者其他民族中出身的工作人员生硬地强制地去进行,那就只会引起民族反感,达不到改革的目的”。1957年8月,周恩来同志指出:‘对于反映在文化方面的风俗习惯,不要随便加以修改。“风俗习惯的改革,要依靠民族经济基础本身的发展,不要乱改。”
因此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主要概括为六个方面内容: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尊重少数民族的婚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
讨论:我们国家采取这样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有什么意义呢?
小结: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具有民族性和众性,一个民族的众对本民族风俗习惯都怀有深厚的感情,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待自己的风俗习惯态度,看作对自己民族的态度。所以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促进国家的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