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读写结合
【教材简析】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第6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感受语言文字之美。
  2、指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4、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读写结合点】
 1、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想象一下,秋天的雨还会把颜分给谁呢?照样子写一写。
秋天的文章例句:它把黄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指导:首先想一想秋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它是什么颜的,像什么,然后组织语言来仿写。
参考答案:
1、它把黄给了大鸭梨,黄黄的大鸭梨像一个个黄灯笼,晃啊晃啊,晃来了阵阵梨香。
2、它把红给了石榴,大大的石榴都咧开嘴笑了,笑哇笑哇,笑出了秋天的丰硕。
3、它把五彩的颜给了小朋友,秋游的他们就像一串多彩的音符,跳哇跳哇,跳出了秋天的节奏。
  2、学习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方法。
认识总分式段落
一段话总有一个主要意思。为了强调这个主要意思,作者常常在这段话的开头或结尾处,写一个能高度概括主要意思的句子,我们把这种句子叫中心句。写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又叫首括句,写在段尾的中心又叫总结句。 总分式的段落分为两层,总述句一层,分述部分一层,总述句直接做段意。
总分段落的结构:总领式、总结式、总分总式
课文段落:第二自然段
仿写:
1、我们的课间真是丰富多彩。同学们有的在踢毽子,上下翻飞的毽子好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好看极了;有的同学在跳绳,绳子甩的啪、啪直响,可每个同学都灵巧地穿了过去。最有意思是有好多同学拔河比赛,裁判员一声令下,同学们都使劲地向自己这边拉去,旁边的拉拉队在为他们加油。
2、放学的时候,学校外面热闹非凡。离校门不远处,早已里三层外三层地挤满了家长。来接孩子的家长真多,有和蔼可亲的老人,有年轻的爸爸妈妈。他们神不一,有的踮起脚尖,伸长了脖子,左顾右盼,好像在寻自己的孩子;有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嘴里叨念着:唉,怎么还不出来?有的坐在电瓶车上,耐心地等待着;有的等不及了,正和门口的保安叔叔商量着能不能进去看一看;还有的三五成,正在谈笑风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