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4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课本第76页例2、例3,课本第76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题,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是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完7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了“倍”知识,为今后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等数学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3、会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并能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投影仪、学具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学生上来。
  师叫3个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个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
  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象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学3倍
  带着学生摆圆片。
  第一行摆2个圆片。
  学生边摆边说:第一行有()个圆片。
  再在第二行摆6个圆片,(2个2个地摆)。
  边摆边说:第二行有()个2。
  师:我们就说第二行圆片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3个2也可以说成2的3倍。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用同样的方法教学2倍、5倍、1倍。
  (3)让学生观察、比较前面摆的圆片,在小组中讨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该怎样想
  学生讨论后,每组请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应分两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几个二是看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的数量,就是第二行的数量是第一行的几倍,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倍的认识》。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学生解答时,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1)
  (2)
  3、教学例3。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有3个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师:如果只告诉我们第一行有2个圆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几个2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3)小组讨论: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圆片,应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课本第76页:“做一做”练习。
  先让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列式计算。
  2、课本第78页第1题。
  学生练习时,多举一些实例,结合操作学具,让学生明白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
算的道理。
  3、小组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识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篇2
  一、设计思想:
  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同时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二、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
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 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 核心 ,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要借助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对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观图形的探讨和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几分之一的表象。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分母、分子表示的含义。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用圆片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
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各两张,剪刀。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前了解学生对分数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黑板上准备好一些小磁铁。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剪刀一把。两个月饼图。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讲一个西游记里的故事给大家听。
  话说唐僧师徒一路向西取经,这一天他们来到了一个集镇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着月饼,
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节了。这时刚好路过一个月饼店,“哇,好多的月饼呀!”八戒很快就看见店里各种各样的月饼,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地说:“师傅我想吃月饼。”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说:“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很快就写下了这个数。唐僧又说:“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请写下这个数。”猪八戒想了想,又写下了这个数。唐僧见猪八戒回答得这么快就说:“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写”这可把八戒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