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昼、耘、绩”三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写诗和积累更多田园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和积累更多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别有洞天
1、出示田园风光的摄影作品,学生欣赏后交流感受。(舒服、惬意)
2、师:美丽的田园风光总是会带给我们舒服、惬意的感觉,我国古代很多诗人也喜欢田园风光,并把这美丽的景永远的保留在了文字之中,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3、解题: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正音。
请学生试着来解释题目(生逐个词语解释)
师:把词语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作者在一年四季在田园中看到不同景而产生的各种感想。把你理解的词语加上自己的语言,连成一句话,就能很好的解释古诗文。
过渡:自学能让我们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必将事半功倍。考考大家预习之后能否认识这些字。
4、识字:
PPT出示 : 昼 耘 绩 供 
出示供的两个读音的解释 对照句子猜测读音。
5、书写:
耘字的书写——左边耒字的意思,古体字演变图片(两个叉的木棍做成的工具,用来除杂草的)耘是形声字,左边表形,右边表音。写一写。纠正坐姿。
二、读出节奏,答疑解惑
1、师:现在老师读,你来划,划什么呢?(划出诗的节奏)节奏怎么划呢?(斜线),很会学习!每首诗都有他的节奏,节奏读对了,诗的韵味就出来了。
师读完,出示同学划的图。男女生读,齐读。
2、交流预习时的一些疑问,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帮助解答。
三、走进画面,理解诗意
1、生交流——你最喜欢哪一个场景。
2、生:我最喜欢村里男男女女各自忙碌的场景。(板书忙)
出对应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师: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忙碌?(昼 夜 各)为什么? 
3、想象画面,共同填空
PPT出示 
田园风光的诗白天,当太阳刚刚爬上山坡,(村庄的男男女女们都已经在田地里忙着耕耘了。)
夜晚,在昏黄的灯光下,(他们还在忙着把麻搓成线。)
4、师:仅仅如此吗?他们还会干什么呢?发挥想象力想一下。
白天(    ),夜晚(    )。生交流。
5、师:这么多的活,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忙碌着,实在辛苦啊,范成大爷爷见到他们会说什么呢?
老师扮演范爷爷随机问一位村民:你们辛苦吗?(问三到四个学生)(不辛苦)
师: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啊!)多么知足呀!他们明白,只有汗水浇灌,生活的种子才会结出最甜美的果实,我们在忙碌中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师:带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带着范成大的赞美读出前两行诗。
6、师:谁还想交流你看到的画面?(孩童学种瓜)对应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是啊,不光村庄儿女热爱劳动热爱生活,连孩子也不例外,不会可以学吗!怎么学的呢?
引导学生想象:看,桑阴里有一个小孩,他可能长什么样?(外貌:      ),他可能怎样学种瓜?(动作:      )如果前两行诗让你感受到了忙,那这两行诗你感受到(乐)读出乐趣。
你想对孩子说什么?(你真勤劳,热爱劳动等)
7、师小结:无论是男男女女们的忙碌,还是孩子懵懂地学种瓜,都体现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正是这种热爱感染着范成大爷爷,让他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农民们的赞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他不光写了这一首诗歌来赞美美好的田园生活呢!
四、拓展延伸,体文化情
1、出示《四时田园杂兴》组诗的简介及作者的创作背景。
2、出示《四时田园杂兴 其二》,借助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师生讨论:前一首诗是描写村庄男女劳动时的场景,这首诗是描写丰收的田园景致。
师:像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就叫做“田园诗”。
配乐朗诵这两首诗歌(鼓励学生恰当运用表情和动作来表现。)
    3、我国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歌,课下可以搜集来阅读一下。
《四时田园杂兴》课程效果分析
  上完这节课,总体效果分析如下:
1、学生能够从读不懂,到读懂,再到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完成了这节课的基本任务。
2、注重汉语言文化的渗透,从《四时田园杂兴》的创作背景,到耕字的解析、汉字的演变,都让这首诗歌的教学变得更加具有语文味。
3、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说话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让诗歌变得更加丰富,使他们潜移默化的获得了理解诗歌的方法——想像画面。 
4、不足之处是深入理解部分并不是太透彻,老师总结不够到位,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不能非常恰当的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还需在语言方面提炼总结。
《四时田园杂兴》教材分析
    《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该单元的《古诗词
三首》中的一首,这一单元都是是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主题编排的。
《四时田园杂兴》是由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场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父母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真实地再现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满辛劳,也充满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要让现在的孩子体会乡村田间劳动的场面,有着生活经验匮乏的艰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疏通大意的基础上,通过诗文的朗读,看插图补画面,展开想象展现意境,使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更为丰满、更为灵动、更为深刻,让学生产生热爱和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观课记录
邢老师的这节《四时田园杂兴》,古诗课上的饶有兴趣,全诗文风优美!活泼动人,给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农耕忙、童孙乐的画面。整节课的特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我发现邢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很多问题都主张让学生自己去寻答案,或者让
学生帮助学生寻答案,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施展,老师起到引导的作用,串起课堂。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说话练习。邢老师还注重学生的体验,课堂上的大多数问题都引导学生自己到答案。或者让其他学生帮助到答案。老师更多的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类文阅读,并没有泛泛的出是一篇例文,让学生读一下即可,而是让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对比两首诗的异同,更加深刻的体会田园之美源自劳动。
邢老师关注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体验,几乎提问到了所有学生,鼓励参与性不高的学生回答问题,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育便成了自然而然的过程。
《四时田园杂兴》测评练习
一、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供        兴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昼出      夜绩麻,村庄
    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三、问答:
  1、《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诗人?
2、诗歌哪一句描写了村庄男女忙碌的场景?
 
《四时田园杂兴》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理念是引导学生通过自读,结合注释、想象自主弄懂诗意;通过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发挥想象,积极感悟了解诗情;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利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用同类型的诗歌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诗歌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诗词积累,激发学生学习田园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感情。下面就结合教学中较有效两个环节,谈谈这次诗歌教学的体会。
自主探索诗句的意思。在初读感知全诗后,我安排学生结合注释自主探索诗意。四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理解能力,但在诗歌学习中,面对一首新诗,往往不知道怎样去下手。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交流:在遇到一首新的古诗你是怎样学的?通过交流明确:只有先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才能更好地读、悟古诗。进而我知道学生学法:先借助诗句下面的注释,来读懂重点字词的意思,把这些词的意思串起来就是每行诗句的含义,再把每行诗句的意思连起来,用上自己的话说出来就是整首诗的意思。然后组织学生先自学、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读懂了哪句,期间适当对一些字词的释义加以指导和强调,点拨言语表达上的顺畅。每一行诗句意思清楚后,再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说出来。通过这样的词—理句—连意”的过程,学生基本上理解了诗句的大概意思,对诗歌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把握,并且学会了这种自主探究诗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