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第4课 孙权劝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从中获得启迪。
核心素养:
美妙的近义词
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孙权劝学》,理解刻苦自学、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养成勤学的良好习惯。
语言运用: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区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思维能力: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审美创造:感知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涵养高雅情趣,学习本文运用对话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共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走进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著作有《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
体裁:编年体通史(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以防万一
时间跨度: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内容简介: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
内容以政治、军事和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了解孙权】
文德桥孙权 字:仲谋(182-252)
籍贯:吴郡富春(浙江富阳)人
政治成就:江东,建立吴国;发展江南经济;到达夷洲
身份: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
人物评价: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孙权兄长):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相关人物】
【吕蒙】(178-219),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了。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然而刘备很快取得了益州,形成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文体知识】
编年体
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字音
【课文朗读】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
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课文翻译】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译文: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第一层:孙权劝吕蒙要学习。
译文: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海豚湾纪录片第二层:鲁肃与吕蒙结拜,侧面写吕蒙学有所获。
孙权劝学朗读
to的用法口诀译文: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