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纠正措施管理程序
签字栏
部门
签字/日期
部门
签字/日期
质保部
业务部
财务部
质保部
技术部
生产部
管理者代表
总经理
1目的及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质量管理活动过程中所发现的不合格问题的纠正措施的执行与控制。
2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控制程序》、《记录管理控制程序》
3定义
纠正措施:为消除不合格的原因并防止其再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改进:提高绩效的活动。可包括:纠正、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变、创新、重组等。
4职责
4.1质保部为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4.2各责任部门负责做好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跟踪。
4.3管理者代表负责对不符合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跨部门的协调。
5管理规则
1.1管理者代表发生不合格(包括来自投诉的不合格)时,公司应:
2.做出响应,适用时:采取措施控制和纠正不合格,处理后果;
3.评价消除不合格的原因的措施的需求,通过以下方面使其不再发生或不在其它地方发生:评审分析不合格;确定不合格原因;确定是否存在或可能潜在发生类似的不合格;
4.实施所需的措施;
5.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6.必要时,更新在策划期间确定的风险和机会;
7.必要时,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5.2纠正措施
5.2.1出现下列问题和不符合要制定纠正措施
a)过程、服务质量出现重大问题;
b)管理评审发现不符合;
c)顾客对服务质量投诉;
d)内审发现不符合;
e)采购物品或供方服务出现严重不符合;
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情况。
根据会议决议、评审、检查结果对识别和确定的问题和不符合,明确责任部门,由质保部发出【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责任部门要确认问题和不符合事实,按要求及时组织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5.2.2原因分析
针对【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中“问题描述”栏。责任部门要对问题和不符合的评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实际可采用统计技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要正确填入“原因分析”栏。
5.2.3纠正措施的确定
根据存在问题所采取纠正措施的紧迫性以及难易程度,可考虑制定临时措施和长远措施等任何措施,涉及资源或外部保证的措施要得到沟通和确定,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若有需要可报送最高管理者确定。责任部门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原则上责任部门能够实施。纠正措施要求具体,并正确填写到纠正措施栏同时签字确认。
5.2.4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
每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完成,质保部要进行跟踪验证,要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在《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上写明验证信息,重点要看类似问题是否防止了再发生。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人员要认真填写跟踪验证栏并签字。
5.2预防措施
公司及各部门在公司管理体系运行、保持、监视测量以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识别潜在的不符合或问题的发生,为此要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符合的原因,防止不符合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要处理好风险、利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
识别潜在不符合。质保部应当重点组织分析如下记录:
a)绩效和绩效指标完成情况的统计、公司作业服务质量统计(统计图表,如调查表、排列图等)、顾客满意程度调查、顾客的意见信息记录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若发现有潜在的不合格和问题可能发生时,要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进行排序,由质保部召集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原因,定出预防措施落实负责部门。由质保部填写【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的“潜在不符合状态”栏,经负责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注:涉及资源或外部保证的措施要得到沟通和确定,管理者代表负责协调,若有必要可报送最高管理者确定)。
质保部负责跟踪验证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并在【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上确认。
5.4资源提供
在不符合和纠正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涉及资源提供的需求,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必要的协调和确认,若有必要可报送最高管理者确定。确定后的资源的到位情况由质保部负责跟踪报告。
5.5文件更改
由不符合和纠正措施引起的对管理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管理程序》执行。
质保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记录保存,按《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6相关表格
6.1【不符合和纠正措施报告】    三年
7附则
7.1本管理制度经公司总经理批准生效,由公司质保部负责解释。
7.2更改记录
序号
日期
更改人
更改条款
版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