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范文模版)
第一篇:健康教育宣传资料(范文模版)
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为一种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
(二)传染源有哪些?
甲型H1N1流感病人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三)传播途径是什么?
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
(四)哪些人易感染? 人普遍易感。
(五)感染甲型H1N1流感有什么临床表现?
甲型H1N1流感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临床早期症状与普通流
结核病宣传日感类似,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咯痰、流涕、鼻塞、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部分病例出现呕吐和/或腹泻。约10%病例可不发热。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病亦可被诱发加重,呈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
(六)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有多长?
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期是自病人出现症状前1天,至发病后7天,或至病例症状消失后24小时(以两者之间较长者为准)。
(七)什么是甲型H1N1流感的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是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情况下接触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具体包括:诊断、或护理、探视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人员;与
病例共同生活、工作或有过近距离(一般指2米范围内)接触人员;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的人员。
(八)怎样预防甲型H1N1流感?
1.保护自己远离甲型H1N1流感,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病人。
2.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经常使用肥皂和流动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打喷嚏或者与病人接触后。保持良好的健康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喝水、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
3.避免前往人拥挤场所。如出现高烧、咳嗽或喉咙痛,应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与他人至少保持1米距离;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用完后的纸巾应处理妥当;室内应保持空气流通。4.如果出现发高烧,咳嗽和(或)喉咙痛,应及时
到当地设有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的医院就医。5.尽早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
防治知识
1、的严重性:
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人普遍易感,全年均可发病。病原体为结核分枝
杆菌,被感染结核菌后,约1/10的人终身有可能发病。
2、病是如何传播的?
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病人(尤其是痰涂片阳性未经者),当病人咳嗽、喷嚏或大声说话时,肺部病灶中的结核杆菌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发生结核感染,形成原发病灶发生结核病。一般每个排菌的病人一年可传染10-20个人。
3、感染上结核菌后就一定发病吗?
被结核菌感染并不一定发病,传染性的大小与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排菌量的多少、咳嗽的频度、房间的通风情况及接触者的密切程度和机体抵抗力有关。
4、病一般是什么症状?
主要表现有:低烧乏力、食欲减退、盗汗、妇女有月经不调等全身症状,肺部有咳嗽、咯痰、咯血、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等表现。
5、病是否要到专门的机构?
是的,目前,我国已经实行对病人进行免费检查和对所有传染性病人免费抗结核药物。病人可到当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接受免费检查和。免费检查的范围包括:胸部透视、X光胸片和痰涂片检查。免费抗结核的范围包括:规定方案中的抗结核药物,而其他检查和费用仍需自付。
6、病可以治愈吗?
只有痰涂片检查呈阳性的病人才会有传染性。病人开始接受正规药物后2-
3个星期传染性就会逐渐消失。痰中没有查出结核杆菌的病人,凭当地结防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参
加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只要进行正规(6-8个月的疗程),90%以上的病人都是可以治愈的。
7、学校如何预防病?
(1)积极发现并治愈在校学生中的病人。如果发现连续咳嗽、咳痰两个星期以上或者有咯血等症状的学生,就要及时报告学校领导和校医,及时督促学生到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检查。
(2)一旦确诊学生或教职工得了,一定要休学或者休假接受正规,等到经过检查确认没有传染性了,凭结核病防治机构的证明就可以复学、上岗。
(3)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教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应该将手、纸巾捂住嘴巴和鼻子,避
免结核病菌通过飞沫传染其他人。
(5)加强体育锻炼,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营养和睡眠充足,增强机体抵抗力,尽量减少发病机会。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常见的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甲型H1N1流感。这些传染病大多经呼吸道传染,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发病年龄主要是15岁以下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
1、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
由飞沫直接从呼吸道传播。
3、人易感性:人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4、主要表现: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流脑初期的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非常短。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黏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出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的则成片状。病情严重时,会颈项强直、频繁呕吐、怕光、狂躁等症状。而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重者危及生命。
5、预防方法:
1)、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2)、保持居室通风,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勤晒被褥、衣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在流脑流行
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二、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
1、传染源:水痘患者为主要传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干燥结痂时,均有传染性。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在近距离、短时间内也可通过健康人间接传播。
3、人易感性:人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但可发生带状疱疹。
4、临床表现: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5、预防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隔离期一般为发病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
疹后7天(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
三、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