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幼儿心理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科研论文:幼儿心理问题的探索和研究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是有完整的生理 、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这一定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而且对心理状态社会适应能力做了明确的界定,即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他们整个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否,对幼儿身体健康、身体发育和学习影响极大,对教育教学工作影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身心健康      问题      研究和探索     
一、幼儿情况分析
    他叫周敏睿,是一个极瘦小和矮小的小男孩。同时也是一个性格倔强的孩子。有时有较强的
记忆力,学知识很快,但有时批评他也是笑眯眯的一幅无所谓的样子。要是自己的脾气上来了,不管是好说歹说从不听你一句话,总是歪着头,咬着牙齿以一副仇恨的眼神看着远方,使人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在幼儿园,小朋友不小心碰到了他,他就开始大打出手,而且从不手软;小朋友跟他开玩笑,说奶奶不来接他,他就咬人;有时老师让小朋友学着叠被子、穿衣服,他不会就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在班里,他和小朋友交往很少,不爱跟大家说话,自己坐一边,不肯参加班里的活动;大家玩玩具,他想玩,却不敢跟大家在一起,大家也不乐意和他玩。在班级中显得沉默寡言。
二、障碍产生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我发觉孩子父母工作较忙,一直在这边打工。缺乏和孩子上情感交流,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也不是很深。同时孩子从小跟奶奶在一起生活,老人没有文化,老人对孩子照顾地无微不至,从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对孩子百依百顺,对孩子缺乏必要的指导。在老家中同龄的孩子也少,缺少玩伴,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三、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老人对孩子照顾太多,生活技能方面缺乏必要的锻炼,导致他自理能力差;再加上周围同龄小伙伴少,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使他不知道如何跟大家相处,遇到事情总是一声不吭。再说换了一个新的环境,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用闹,喊、哭来发泄心中的不愉快。
四、幼儿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排除
(一)合理的家庭教育是必要的条件
    家庭是培养健康情感、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的第一个基地,对幼儿的成长影响极大。为此,家长应该学一点教育学、心理学等常识。尤其是对于独生子女的家庭。同时家长应该尊重和理解孩子。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拥有至高的权利,可以随意的打骂,根本不知道要去尊重孩子的人格。有些封闭、孤独、狭隘、自卑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种家庭教育的产物。
(二)正确的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
    首先,要理解、接纳和尊重孩子,对幼儿要平等以待,不可居高临下,采取高压政策。随着幼儿年龄的不断增长,独立意识也明显增强。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同龄人的尊重,也包括来自于教师和父母的认可。因此,教师与孩子谈话要亲切真诚,多使用商量的语气,少用命
令的言语,要以平等的态度、商量的口气,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空间。
    其次不管幼儿的出身如何、聪明与否、缺点多少,教师都要无条件地接纳每个幼儿,包括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这种接纳,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这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必要前提。
    最后,要常用口头语言、满意的表情、拥抱的动作对孩子加以鼓励和赞扬。及时肯定幼儿的恰当行为,使其知道什么是应该坚持的,什么是不应该坚持的,有利于良好行为的巩固。同时微笑地注视每一个儿童。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五、心理品质培养的实用方法
1、说服教育法:
    发挥教育者的机智,恰当地运用说服教育的方法,教育幼儿正确认识,转变错误的观点,必须进过大量反复的说服教育,才会取得教育的效果。
2、意志磨炼法:
    培养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信心和勇气,使他能够在困难面前不屈不饶,在活动中逐步养成自制,坚持、刚毅、果断的一直品质,纠正犹豫、盲目、顽固的不良品质,诱导他们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意志水平。
3、心情渲泄法: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幼儿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所以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打动幼儿,走进孩子的心理。
4、表扬鼓励法:
    当孩子出现闪光点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捕捉,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法。因为鼓励能帮助幼儿明辨是非,提高学习行为的信心和上进心,促进幼儿良性发展。所以教师的积极鼓
孩子教育问题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六、取得的效果
    经过一个阶段的努力,孩子的进步也是明显。攻击性的行为明显的少了很多,有事也会主动和老师小朋友交流。最后,我引用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重视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益于幼儿健康心理的形成,为幼儿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美国?斯塔顿所著的《健康教育》
2】心理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