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华
一、对家庭之爱的感受
    家庭环境对个人社会化的意义在于儿童感情和爱的培养。人一出生就接受父母及其他亲人的搂抱、亲吻、爱抚、逗乐和安慰,这一切活动都伴随有丰富的感情交流,让儿童体验到亲人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低龄寄宿”的小学生正值刚能理解父爱和母爱的年龄,但他们却早早离开了父母。寄宿学生的生活与家庭处于“隔绝”的状态。寄宿的学生回家的频率低,经常是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次也只能住一两天,只能到寒暑假时才能有较多的家庭生活。,这使农村寄宿小学生在他们成长的最重要时期,缺少对亲情的足够感受,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老师就要像妈妈一样关心照顾小学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小学生家庭生活的匾乏,减少家庭生活缺失带来的不良影响
刚入学的张龙显得很害羞,不大擅于与人交流,我经常对他嘘寒问暖,鼓励他多与同学接触。由于张龙学习基础差,他的爸爸张刚对他的学习非常关心,经常打电话与我联系,了解张龙的情况,我也很耐心的跟他说明,张龙的爸爸在通过几次电话之后就直说“申老师,儿子交给你
我放心。”在入学后的第一个月,张龙的学习已经慢慢跟上其他同学,也能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寄宿制父母不在给他的影响很大,我经常与他聊天,开导他。知道张龙喜欢吃肉,每天餐桌上总有一碗红烧肉,瘦肉大多是进了他的碗中。晚上做完作业,我一一细心检查,发现问题马上讲解订正。男孩子调皮,脚汗多,一脱掉鞋子,整个房间都可以闻到那股脚臭味,他本人也很不好意思,我特地另外准备一块香皂,给他在洗澡时洗脚用,嘱咐他每天都要换袜子。张龙的袜子和鞋子总是黑乎乎脏兮兮臭烘烘的,很难洗,但是我总是笑着说:“洗干净就不臭了。”我买了新衣服给张世龙,他笑得合不拢嘴;我带张世龙去爬山,他高兴地上蹿下跳;我带张世龙喝喜酒,他吃得动都动不了。两个月下来,张龙的脸变大变圆了,一改初来时瘦弱的样子,性格也活泼了许多,同学们看到了都笑说:“世上只有老师好!”
二、通过研究寄宿制学生现状,我还发现学生中出现的常见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够和谐。
寄宿制学生的学生交往能力很差,由于“想家”或“离家”等原因使他们的人际关系受到影响,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克服心理障碍。对个性倔强,态度傲慢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辅导。
我班有个学生叫黄洋,学习基础还不错,但是体弱多病、个性倔强、态度傲慢,平时测验态度,成绩时好时坏,对同学的关心和帮助非常冷漠,我他谈了几次,收效甚微,于是我决定改变策略,针对他体弱多病的实际情况,专门为他备了小药箱,很细心的关照他,即使是这样,也还有上医院的时候。有一天晚上11点多,两学生匆匆来告诉我,黄洋发烧了。我拿起电筒,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到医院检查,是急性肺炎。医生开药打点滴,一直到凌晨2点。早上,黄洋起床很迟,但他还是坚持上课。我知道她还没有吃早餐,便到食堂里帮他买早餐。因为我平常不去食堂买早餐的,所以有同事问我:“今天怎么来了?”我开玩笑说:“我给我孩子买。”黄洋经过这次深夜我送他去医院和无意中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而很认真地问:“老师,你真是那样想吗?”我说:“当然。”他很感动。我抓住机会,针对他个性倔强、态度傲慢的表现,开导他:“黄洋,你的学习成绩不错,但有时不够稳定,这可能和你的性格有关,希望以后有一颗宽容的心,与同学和睦相处,热心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这样你的威信在同学中会更高。”他听后连连点头。后来他的性格好多了,学习也认真多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好多了。在后来的考试中,他的成绩很突出。
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之后,老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又要做学生的严父慈母,我们要时时处处关心呵护每个孩子,努力营造家庭氛围,让孩子们吃得舒心、玩得开心、住得放心。
缩小家校差别,让孩子们时刻感到家的温暖。这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对老师的要求,更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每一所集中后的寄宿制学校都要做到:用花园式的校园吸引学生,用慈母般的爱意感化学生,用丰富多彩的生活留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