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来历以及习俗
中秋节赏月最初应源于秋天庆祝秋收,到后来封建时代称为了帝王的祭月节。为什么要在中秋节赏月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中秋来历以及习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那么中秋节为什么要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最初祭月的日子在“秋分”这一天,“秋分”这个季节在八月内每年不同,所以秋分这一天不一定有月亮,祭月无月是大煞风景的,逐渐约定俗成,祭月的日子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华夏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
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1、中秋祭月
关于中秋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
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3、文人赏月
月光皎洁,给人温柔之感。因此赏月最好在较为安静的场景,可以给人更多思考和启迪。当然如果你喜欢热闹,和朋友家人其乐融融也是一种赏月的好方式。
如果想月亮看得更清晰,可以去乡间或者山上。现在城里的人们,很难见到好月亮了。他的唯一*和突出*,已经被万家灯火、密集的车灯、成排成行的街灯、妖冶的酒楼*灯夺走了。
当然,赏月最重要的是心境。如果你身在异乡,思念家人,那未尝不可在月下与家人通话感受天涯之下同一月亮带给的温情。如果你心中有许多美好的愿望,也可以在月下做一番祈祷,静静思考愿望的实现途径。如果你心中有不可言状的情怀,也可以拿出古人的各种诗集古书,从优美的诗句中品一品他人的情怀而抒发心中的抑郁。
无论如何赏月,各有其妙,各得其乐。赏月之时,不仅赏月,也关照身边之人,留自身形象,让人间充溢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