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活动游戏优秀实例
游戏名称:纸牌天地
年龄班:中班
游戏来源
开学初,区域里提供了一些按数取物和多米诺骨牌等游戏材料,刚开始孩子们玩得还很起劲,可是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积极性就没有那么高了。我思考着,什么样的材料既能激发孩子的游戏兴趣,又能给予他们充分的探索空间呢?于是,我们结合了本阶段的数学目标和区域研究的重点。发现纸牌是一种常见的游戏材料,它不仅可以激发孩子对数字、图形的探究兴趣,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手部的精细动作发展。《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于是我将纸牌投入区域活动中,悄悄的观察起来。
图片
 
预期目标
1.通过玩纸牌,鼓励幼儿探索纸牌的不同玩法。
2.通过操作纸牌,乐意探索数字和图形,理解数字和图形代表的意义。
3.培养幼儿专注、细致的品质,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
材料投放
 纸牌、记录表、剪刀、透明胶、纸杯等辅助材料。
游戏玩法
1.比大小
2.纸牌分类
3.翻牌高手
4纸牌建构
·游戏推进一:比大小
观察分析
区域活动开始了,林言俊和游珺艺拿起了纸牌,玩起了比大小的游戏。两个孩子似乎没有将玩法商量妥当。只见两个孩子从牌堆里各抽出一张牌来,比比看谁抽得数字大,然后又将牌放回牌堆中,继续抽。结果区域活动结束时,我问起两个孩子“今天谁赢了?”两个孩子看着我一脸茫然。显然孩子玩得次数太多,已经不记得自己赢了多少又输了多少了。
调整推进(附图)
《指南》中在社会适应这一方面对幼儿的规则明确提出了要求: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
因此区域活动后的总结环节,我鼓励全班孩子共同制定“比大小”游戏的规则。商定结果为:可以将一副扑克牌放在桌子中间,参加游戏的幼儿各摸一张牌,然后比一比谁的牌面大,小牌归大牌所有,遇到大小相同的牌为公有,即不归个人所有。反复进行,直至扑克牌全部摸完,最后比较谁得到的牌多,多者为胜。 
我们还共同讨论了纸牌游戏的其他玩法:1.寻相邻数2.纸牌分类
   
·游戏推进二:理牌高手
观察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大小”游戏,我发现孩子对“比大小”的结果输赢,已经不是很在乎了。孩子的兴趣点反而转移到了翻牌这个动作上来。今天再看游珺艺和陈梦泽玩纸牌,孩子俩一起数着“123、翻!”然后同时把纸牌翻过来。因为翻牌动作整齐一致,又有口号可以喊。而开心的笑出声来。
又通过几次活动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在玩“纸牌分类”这个游戏的时候,已经能比较熟练的将纸牌按照花进行分类,再按照数字大小进行排列。林天行和吴汐玩“纸牌分类”时很快就把牌整理好了。之后又将纸牌重新打乱再整理,两个孩子第二次游戏时似乎就不怎么提得起兴趣了,13分钟左右孩子收起材料,换了一个新区域。
调整推进(附图)
针对孩子喜欢翻牌这一动作和“纸牌分类”游戏兴趣点变低这一现象。我暗暗思量应该是孩子对“纸牌分类”已经熟练掌握了,孩子对于没有难度的挑战失去了兴趣。怎么样可以让“纸牌分类”游戏的难度增加?又能让翻牌这一动作行为充满趣味性?于是我设计了翻牌高手这一游戏。将游戏板块设计于墙面,将三维空间充分的利用起来。
翻牌高手由两个板块组成,一个是翻牌区,一个为记录区。一个孩子翻开墙面上盖住的纸牌,并且在记录区根据花和数字到相同的纸牌。用红的笔打上勾。接着轮到另一个孩子翻牌,并用蓝的笔打勾记录。如果蓝队翻到的牌已经被打过红勾,则归红队所有。蓝队不能重复打勾。游戏结束的时,数数记录表中哪队的勾勾数量多,多者为胜。
经过调整的区域,每次都成为孩子区域活动的首选目标,孩子积极参与其中,并且活动过程专注持久。
     
·游戏推进三:纸牌立起来
观察分析
乐乐小朋友站在翻牌区里,东瞧瞧、西看看,也不和小朋友玩游戏,还一个劲的用手扣着我黏在纸牌边上的透明胶。他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走过去问他:“乐乐,你在干什么呢?”他对我说“老师,胶布真神奇!只要一点点就能让纸牌立在墙上!”我说纸牌不只可以立在墙上,它还可以站立在地上呢!不信你试试!如何让纸牌能够站立起来呢?有哪些方法?王乐乐小朋友,在区域中研究了好久。只见他眉头紧锁,纸牌扶起又倒下,颇为懊恼的样子。一直不到办法的乐乐生气了,将纸牌一揉丢在了桌子上,没想到被折叠后的纸牌竟然没有倒下。我说“乐乐你快看!”,小家伙看到纸牌没有倒下,这下来精神了,又认真的捣鼓起来。我又引导乐乐“你想想看雪花插片,为什么跟纸牌一样扁扁的,它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站立起来?”
调整推进(附图)
数学天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教师要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观察者。然而游戏的自由特征更使游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些偶发事件中往往隐含着教育价值的可能,我们应善于发现和捕捉这样的机会,并给予积极回应。我想,孩子的游戏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回应应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区别对待。中班幼儿的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还较差,老师更适合的是以“玩伴”的身份给孩子以支持,以玩伴的身份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这也是对孩子游戏的一种积极回应。
区域活动结束后总结提升环节,小朋友总结发现了三种让纸牌能够站立的方法:
1折叠发 2.拼插法 3.黏贴法。
根据孩子这一阶段的游戏发现,我鼓励孩子尝试运用这三种方法进行游戏,看看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在区域中又投放了剪刀、透明胶等辅助材料。
           
·游戏推进四:纸牌建构1
观察分析
吴奕希运用纸牌可以拼插这一特点,将纸牌两两交叉,又将纸牌用透明胶黏贴在一起,主成了像蜂巢一样的形状。突然拿起向我炫耀说“老师你看!我在拉手风琴,蹬蹬~~”纸牌在他手中一拉一合还真挺像手风琴的。
运用黏贴方法玩游戏的博文小朋友,发现了纸牌粘成三角形最为稳固,于是又和章铖小朋友一起动手,完成了二三十个三角形,又在三角行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拼装,操作过程中,博文来我寻求帮助,“老师我想把灯笼做大一点,可是我粘的地方老是掉,灯笼都搭不高”我教给博文一些简单的黏贴技巧,博文又重新埋头工作,最终完成了灯笼、风铃等创意造型。
调整推进(附图)
几个孩子合作完成了一大片蜂巢形状的立体纸牌,这样的成果丢了未免可惜,于是我思考怎么样可以将孩子们的纸牌拼插成果利用起来?恰巧孩子们最近刚刚学会玩五子棋,于是我想到利用蜂巢形状有空隙这一特点。将纸牌贴在墙上。再利用折纸揉出红、蓝两种颜的球,来当作旗子。墙面五子棋就此诞生了。博文小朋友制作的风铃和灯笼也成为班级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看到孩子们日益成熟的技巧和不断创新的造型,孩子们的作品也越来越大气,小小的桌子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需求,反而局限了孩子们的创造。孩子们常常只能把装材料的篮子放在脚边,造成了取材料时的不方便。并且作品常常因为超过桌子的边缘而掉落下来,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于是我及时调整,将纸牌建构的地点转移到了地面上,并且让孩子尝试将三种方法结合起来,再添加纸杯、筷子等辅助材料,来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镇。
     
       
·游戏推进五:纸牌建构2
观察分析
在搭小镇的主题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孩子们已经懂得利用辅助材料的特性进行搭建,并且从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例如乐言小朋友懂得用纸杯来当底座进行搭建建筑物比较稳固、懂得利用筷子来搭建筑物的墙体、懂得将纸牌卷起来黏住,当建筑物房顶的避雷针等等。在纸牌的利用上,孩子把两折、三折的方法和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等形状的黏贴充分的结合起来。在过程中孩子们也发现用纸牌搭建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必须比其他建筑材料更为小心。不然很容易造成倒塌,从而前功尽弃。经过几次尝试,孩子们掌握了搭建的技巧,搭出了有趣的小镇造型,都颇有创意。有田园风格的村庄、有童话气息的城堡,建筑的不同特点都在反映着孩子不同的生活经验,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表达与创造。
调整推进(附图)
活动后期,孩子们可以用纸牌搭建出仙屿公园、桥梁、幼儿园等建筑物。孩子通过搭、拼、 插、接、等方式进行建构。每一次建构的作品都不同,幼儿在反复建构中获得了对材料的大小、颜、性质、形状和重量等方面的知识,并获得一些数量概念和空间概念(上下、前后、左右)。同时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表现创造美的能力。
实践证明纸牌是一种能够创设多种玩法的低结构材料。能够给予孩子无限的想象与创造空间,纸牌游戏我们将继续下去,更多玩法正等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发,一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