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文学习设计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精要提示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秦腔》,一篇现代,一篇当代;一篇体悟自然与生命,一篇关注民情与文化,从哲思美与民俗美的视角呈现散文多元的审美品质。管中窥豹,我们得以领略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活动一、自主阅读,梳理内容结构
活动引领:学校文学社将举办“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读书报告会”,小组决定研习以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腔》为代表的现当代散文作品。
1.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载体(风物)
特点
联想
作者的情思(感悟)
小溪
清冽、养人
它曾养育昔日的人们
人类声息相通
鼠麴草
谦虚、纯洁、坚强
少女、村庄
生命的宁静之美
彩菌
点缀、滋养
滋养过山村里的人
生命的美好
有加利树
每瞬间都在生长、最高
贾平凹散文精选严峻的圣者
生命的渺小
野狗的嗥叫
威胁、吓人
海上的飓风,寒带的雪潮
生命对疾苦的恐惧
麂子的嘶声
温良、机警,难逃人的诡计
幻境
死亡的可怕
2. 贾平凹《秦腔》
结构
内容概括
关键句段
总起(1-3)
秦地出秦腔
声韵的发展。使会远道喊人的人都从此有了唱秦腔的天才。
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
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
秦人迷秦腔(4-8)
排戏场面(4)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
盼戏场面(5)
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
演戏场面(6、7)
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出场。
在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气氛。面对着这样的观众,秦腔是最逞能的,它的艺术的享受,是和拥挤而存在,是有力气而获得的。
戏外生活(8)
一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亮相,也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
总结(9、10)
地、人、戏血脉相连
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其础。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
学习活动二、合作精读,探究描写手法
活动引领:文本研习,不仅需要整体上把握结构章法,还需要深入文本精读探究。请将组员分成两个小组,分别精读两篇散文,并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1.《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精读任务
(1)冯至在《<山水>后记》中说“对于山水,我们还给它们本来的面目吧”,《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也以一些无名的自然风物作为描写对象,并努力还原它们朴素的本来面目。请选择一个对象,赏析相应的描写句段。
示例:
“下了一夜的雨,第二天太阳出来一蒸发,草间的菌子,俯拾皆是:有的红如胭脂,青如青苔,褐如牛肝,白如蛋白,还有一种赭的,放在水里立即变成靛蓝的颜。我们望着对面的山上,人人踏着潮湿,在草丛里,树根处,低头寻新鲜的菌子。这是一种热闹,人们在其中并不忘却自己,各人盯着各人眼前的世界。”
作者描写彩菌时不仅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还用了丰富的彩词:“红”、“青”、“褐”、“白”、“赭”、“靛蓝”,增强了画面的美感。作者不仅描绘彩菌的彩斑斓,还着重描写人们采菌的活动,赋予彩菌生命的力量。彩菌的彩斑斓和采菌的热闹相得益彰,不仅密切了自然与生命的关系,也使画面有动有静,富有层次感。
(2)文中说“我不能研究这个山村的历史,也不愿用想象来装饰它”,而通观全篇,作者以“游”与“思”的互动互补来布局谋篇,而“思”又常常与想象密不可分。请出至少一处想象或哲思的句段,并做简要分析。
示例:
“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他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通过对眼前泉水的描写,想象消逝的山村也曾被同样的泉水养育;借自然风物,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打通了消逝与存在的区隔,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人与人的关系也被构建起来,
文章深沉的哲思也体现出来了;“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引用,又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和诗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