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艺术教案
【篇一:做个会说话的人 教案】
做个会说话的人
【设计理念】
初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风暴期,在这个时期会面临许多困惑与矛盾,加上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弊端,孩子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说话方式、说话语气等人际沟通中不善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所以,提高中学生对说话艺术的认识,以及提高说话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节心理活动课中,通过对朋友之间说话方式等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不仅明确朋友的真正含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朋友相处中说话的技巧与方法,以助于今后拥有更多的朋友。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语言沟通的重要性;掌握说话技巧。
2.能力目标:能够利用所学的说话技巧指导自己的交往,从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具有宽容、豁达的美德。
【活动重点】
掌握说话技巧。
【活动难点】
运用说话技巧进行人际交往。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排练心理剧。
3.将学生分组,分别选出一个组长、一个记录人与一个汇报员(职责分工:每个小组活动和讨论等由组长组织,记录员记录要点,汇报员发言)
【活动模式】
讲话的艺术 游戏体验---引出话题---展开讨论—联系自我—解决问题---总结深化。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一)传话游戏
游戏有三条规则:第一传话的每组人数要相等(每组10人,共四组);第二不能走出列队,要轻声依次把话传下去;第三最后一名同学要把话写在黑板上,哪一组传得又对又快,哪一组就获胜。
传的话是:小良赶着一羊,半路遇到一只狼
传到最后又有不一样的结果出来。
(二)揭示课题
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个关于说话的话题。(出示课题:做个会说话的人) 教师:其实在语言交往中说什么并不重要,关键看你怎么说。把话说到点子上只是基础,把话说得受人欢迎才是关键,是根本。一个人会不会“说话”,最重要的是说话的方式与表达的技巧,是你对语言细节的处理与把握。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注意说话的方式与表达的技巧,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不会说话带来的麻烦。
二、表演小品,了解不会说话带来的麻烦
不会说话会带来哪些麻烦呢?我们来看学生小品——《矛盾是这样产生的》 场景:教室
甲在做作业,乙不小心碰撞到甲。
甲:干嘛呀?大白天的,出来没带头啊!
乙:至于么?不就撞一下么?
甲:嘿!我说我是你想撞就撞的么?
乙:怎么着不服啊,不服咱出去单练!!
甲:好小子,等着!!
??
教师:这么好的同学因为说话不妥变成了仇人,可见不会说话的危害有多么严重。学会说话有多么重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首先需要学会说话,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与人说话呢?
三、通过讲述案例,归纳技巧
1.光头葛优曾被评为“影帝”,有人说葛优光着个头长得不好看。
如果你是葛优你会怎么说???
那么我们来看看葛优是怎么说的呢。葛优自嘲说:“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说话要运用什么技巧呢?运用这个技巧又有什么好处呢?
富于幽默举重若轻;善于自嘲说笑自如
幽默是解决尴尬的法宝
幽默是缓解紧张气氛的灭火剂
幽默是缩短与听众距离的加速器
??
2.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一次,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被邀赴宴,在宴会上,他与一位年轻美貌的女士并排坐在一起。
“达尔文先生,”坐在旁边的这位女士带着戏谑的口吻向他提出疑问:“听说你断言,人类是由猴子变来的。我也是属于你的论断之列吗?”
“那当然了!”达尔文看了她一眼,彬彬有礼地答道。“我像猴子吗?”美女带点儿嘲弄的语气问道。
“不过,您不是由普通的猴子变来的,而是由长得非常迷人的猴子变来的。” 达尔文机智、巧妙地揭露了这位美貌女子的无知和自命不凡,对其进行了善意的批评。
3.寝室同学c借给a一本不是自己的书,别人催还,c跟a说了,但是a没有还,c再三考虑决定去a书包里自己拿,这时正好被同寝室的b看到,很尴尬。第二天,a的书包里少了50元??之后同学间传的沸沸扬扬说是c拿了钱??三天后,a在自己的皮夹里到了这50元??
a和c在处理这件事情时会怎么说呢?
a主动到c对他说:“我不应该随便说是你拿了我的钱,让这么多人误会你,对不起。”
c微笑着说:“事情弄清楚了就好,没关系的。况且我迟迟没还你的书,也是有错在先。”
a和c握手言和??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会道歉主动认错多么重要啊!
4.讨论
(1)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说话技巧呢?
富于幽默举重若轻
善于自嘲说笑自如
善意批评巧妙拒绝
学会道歉主动认错
(2)就前面第一个小品故事的情况,小组讨论该用怎样的说话技巧帮助几位同学消除矛盾?并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表演出来(小组成员分配好角)
教师小结:同学们解决得很好,很好地运用了刚才所学的说话技巧。
下面我们就运用这些技巧来看看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技巧
相信在大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因为话语不妥或交流不当而产生的误会,那么学习了说话技巧以后,你会用什么技巧去消除误会呢?下面请同学们把误会和消除误会的说话技巧写在纸上,然后由组长收集交由老师,老师将挑典型的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师小结:
其实生活中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通常是多种说话技巧的综合运用。无论我们运用何种方式、何种技巧进行语言沟通,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与人为善的心灵、真诚待人的情感、以心换心的交流,这样才能架起心灵的桥梁,这才是会说话的真谛。
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创建“和美教育,打造儒和文化校园”。其中“和”就是和睦相处、和乐行事、和谐发展,“美”就是美好的境界,保持仪表美,养成言行美,创造环境美,塑造心灵美。而要做到和睦相处,和乐行事,和谐发展,要能养成言行美,塑造心灵美,都要求我们首先学会说话,用文明的语言让自己成为一个文明的中学生。
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运用美好的语言和行动做个会说话的人。 在歌曲《让心儿圈起你》中结束本次活动。
【篇二:说话的艺术】
说话的艺术--有感于与教师的谈话 读听所思(原创) 2010-04-16 20:52:43 阅读11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今天教研活动时,与正要到市里讲生物优质课的朱老师谈起了教师讲课时说话的艺术。为了使自己的课上的更完美,朱老师专门到电视台向播音员请教说话的艺术。她说:“原来说话还有这样大的学问,近距离说话用哪个部位发音,远距离讲话又用哪个部位发音,都是非常讲究的。再者讲话时要声情并茂,再加以合适的肢体语言,那会效果更好。”为此我反思了我自己的语言,真是感到对不起学生,感到这一点就
不配当老师。
记得我在2003年12月到上海听了几场非常感人的报告,至今令我难忘。特别是一位50多岁的老教授,给我们站着进行了30分钟的演讲,讲的那真叫绝,回想起来讲的内容是次要的,讲话的水平、讲话的艺术深深的打动了在场的观众。我还清晰的记得,他这样说:“如果一个教师带病上课是不道德的,因为说话有气无力,把不好的精神状态传染给了学生;一位教师讲话时毫无表情也是不道德的,因为那样使教学内容更死板,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当时我就想,原来我这个自以为有两招的优秀教师还是一个不道德的老师,这个信号在我脑海中停留了好长时间,好长时间。因为我讲课时非常严肃,给学生带来了紧张感,
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的一位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具有感召力的语言,这其间的关键是语言要饱含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教材有深刻的感受、理解、体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鲜明、生动地再现课文中的形象,出现心像、音像和视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主观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才能从心灵深处进发出情真意切的语言感染学生,带动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去。其次,语言要简练生动。也就是说,教学的语言,要令人易解明白,做到虽精少而能表达深奥的义理。“生动”则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感,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实际,进行绘声绘地描述或讲解,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激发他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从而较
真实地再现作品情境,引领他们步入情感境地,触景生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大都是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来实现的。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或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杂化为简洁。 因此,研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师的说话本领,对于保证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明白简练 口语化
说话明白,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起码要求。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讲课时,要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说话不含糊,条理要清楚。如果教师言之昏昏,怎能使学生听之昭昭呢?“大概”“或许”满堂飞,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不从学生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也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抓不住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讲得再多,仍然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可见,说话明白,就要求教师讲课时遣词造句恰如其分,使学生听懂老师讲话的意思,反对故作高深、吞吐不清、模棱两可。
说话简练,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不堆砌词藻。在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说话不简练,势必影响课堂时间的有效利用。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都是非常重视提炼教学语言的,他们总是紧扣所讲重点,做到言简意赅,箭无虚发。这样,教师所费口舌不多,学生就可心领神会,豁然贯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上还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活跃思想,发展智力,以及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但是,有些教师讲课总怕讲少了,以为多多益善,熟不知“多则惑”,“欲速则不达”。因此,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杂。
口语化,就是教师讲课时,要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生命力的口头语言。如果讲课离不开教案,照本宣
科,满口书面语言,学生听起来便会感到机械呆板、吃力费神,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因为,典型的书面语言,只是比较容易形成人们的“视觉形象”,而教师的语言讲授,主要是靠学生的听觉器官起作用的。所以,教师把书面语言口语化的过程,也就是适应学生听讲的特点,把容易产生“视觉形象”的书面语言的功能,转化为容易唤起学生“听觉形象”的口头语言功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