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刻意表现人性
 
沈从文说: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欲望,这“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他又说: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的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因此,他在创作时不是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而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透视人生。他往往去除现实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这种人的自然化是沈从文一贯的美学追求,也是他小说创作的一个总的特。
二、浓郁的地方彩
 
浓郁的地方彩是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沈从文生于湘西,长于湘西,是一个来自生活底层的山民艺术家。早年的行伍生涯,使他广泛接触了社会上各类人物,看到各种各样的人生形式,沅水上游的大小河滩,遍印着他深凹的足迹和青春的记忆,乃至成年以后仍然“常
常生活在那个小城过去给我的印象里”。沈从文的小说取材范围很广,有描写旧军队生活的,如《入伍后》、《会明》、《传事兵》等;有描绘城市世态人情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某夫妇》等;而最有特、最引入注目的,则是一系列以湘西背景表现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的作品,如《旅店》、《夜》、《还乡》、《边城》、《月下小景》、《丈夫》、《菜园》、《新与旧》、《七个野人和最后一个迎春节》等。沈从文擅长描写湘西山区人民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喜怒哀乐,以浓郁的地方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吸引读者
三、抒情的笔调,疏放的结构理想人生
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中注重的不是情节和结构,而是意蕴和情致,看重作品的写意性和抒情性。
他的小说,语言鲜活清晰,句法短峭简练,忧郁的情调与诙谐的风致揉合在一起。他将散文的笔法与诗歌的抒情因素导人小说之中,努力创造一种诗意抒情的表达方式。他常常用一种清淡的散文笔调,平和素静的描绘他所熟悉的、所呼唤的人情,他所默想的人生事理,所企望的理想人生形式。在描写人物和事件时,往往渗入来自民情风俗的联想,加插详细的辅叙
、交代,读来饶有余味,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