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现实作文八百以陶渊明为例
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篇1
    标题:理想与现实:陶渊明远离尘世的理想人生
    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为大家讲讲远古时期的一位文人陶渊明,他追求自然田园生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散文家。他从小就热爱大自然,梦想有一天能够远离城市,过上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可是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做官为生,从事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
    小时候,陶渊明就非常羡慕田园里的农夫。每当看见他们在田里种地、在山林砍柴,陶渊明就觉得他们过着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日子啊!相比之下,城里人就显得那么世俗、勾心斗角。陶渊明决心将来一定要过上农夫那样朴素而富有诗意的生活。
    可是长大后,陶渊明不得不按照家人的安排做官。尽管他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可内心深处总
是对这种生活方式充满了厌倦与反感。他对理想的向往越来越强烈,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决定辞官隐居。
    隐居后的陶渊明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白天在田园里劳作,傍晚时分就到林子里游荡。他靠自己的双手种菜、捕鱼、砍柴,日子过得十分自在。更重要的是,他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阅读书籍、创作诗文,不用再受世俗的束缚和拘谨。
    不过,隐居生活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美好无忧。由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陶渊明时常得为温饱发愁。而且过于清贫,他也常常遭到亲朋好友的嘲笑和白眼。不过,陶渊明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他依然活得十分知足常乐。
    我觉得,虽然陶渊明的隐士生活看似颠沛流离,但他内心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满足。他宁愿吃苦受穷过那种精神空虚的仕途生涯,可见他对追求心中理想的执着与勇气。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理想和现实不符的矛盾。就像陶渊明一样,要坚持自己内心的渴望很不容易,需要勇气和决心。不过只要我们能像他那样,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哪怕路途艰辛,最终一定也能过上自己向往的生活。
篇2
    理想与现实
    你们好,我是小明。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题目是"理想与现实"。说实话,我一开始也不太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不过经过老师的详细解释,我现在明白了。
    老师说,理想就是我们心里想要实现的目标和期望,而现实则是真实存在的情况和环境。有时候,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希望能实现的理想,可能在现实中遇到了一些障碍和困难。
    老师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我国东晋时期有一位名叫陶渊明的人。他从小就有一个理想,就是想过一种自由自在、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
    可是,现实生活并不如他所愿。陶渊明出身书香门第,父母希望他考取功名利禄,过上人人羡慕的高官厚禄的生活。为了实现父母的期望,陶渊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去参加科举考试。
    后来,陶渊明几经波折,终于考上了官职。可是他发现,做官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朝政纷争、上级压迫、贪污腐败等等,让他深深地失望和厌倦。于是,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官职,回到老家,靠自己的双手耕种,过着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从此过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没有了纷扰,也没有了金钱的诱惑,他整天在菜园里种花种菜,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写诗作赋。尽管生活清苦,但陶渊明过得无比快乐和知足。
    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理想的故事。老师说,陶渊明之所以最后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因为他勇于追求,并且付诸行动。当他发现做官这个现实与自己的理想相去甚远时,他毅然选择了放弃。
    老师的话让我深有感触。是啊,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光靠想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付出实际的行动。只有这样,梦想才能变成现实。
    不过,老师也提醒我们,追求理想的同时也要脚踏实地。陶渊明虽然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生活,但他靠自己劳动维持生计,过着勤俭持家的日子,这种踏实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
    总之,理想和现实是有区别的,但理想并不遥不可及。只要我们勇于付诸行动,脚踏实地,就一
定能够将理想变成现实。回想陶渊明的故事,我对自己未来的理想更加有信心了!
    这就是我对"理想与现实"这个题目的一些想法,希望你们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篇3
    理想与现实作文
    你们好,我是小朋友小明。老师布置了一篇以"理想与现实"为题的作文,让我们借鉴古人的经历和人生智慧。老师特别推荐了陶渊明这个人物。
    老师说,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一位非常有思想和文采的文人。他有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可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混乱,统治者腐败无能,战乱连绵不断。陶渊明最终选择了隐居田园的生活,过着自给自足、与世无争的日子。
理想人生
    听完老师的介绍,我对陶渊明这个人很感兴趣。今天放学后,我就去图书馆了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希望能更好地了解他的经历,从中获得启发。
    根据书上的记载,陶渊明小时候就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他考中了功名,做了官员。可是当时
的社会实在太乱,他看到了太多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决定辞官归里。
    陶渊明回到了家乡桃花源,买了一小块田地,自己种菜养鸡,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他在田间地头劳作,也会观察大自然的雄姿和万物的生长,在这里他发现了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是陶渊明并没有放弃理想。他非常热爱诗歌和写作,经常在田园间吟诗作对。他笔下的诗词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也抒发了自己回归自然、追求自由的心声。
    比如他的名篇《归园田居》,诗中写道:"僻兴偶书所,晚步超然圃。归去来兮田家,绿杨烟里卧鸥。"意思是说,有时写点东西赋闲兴趣,傍晚时就到自己的园子里散步。回到田园老家,看绿杨影里有一只鸥鹭在栖息。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陶渊明安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再比如他的另一首名篇《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说,我盖了一间小屋住在这人境之中,却没有马车的嘈杂声。你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做,那是因为我的心胸太过远大,自然就偏离了世俗的生活。我在东边院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在地欣赏南边的山。这些诗句,充满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