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公开课
魏晋风度
主讲:东东老师
正始诗歌
正始之音:两个代表
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宣扬消极思想,滋长了脱离现实的倾向。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
游于竹林”,故号“竹林七贤”。
《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
试论正始思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玄学思潮对正始士人心态及诗歌创作影响更为重大。
一、正始诗人,往往都是崇尚老庄的士人,他们大畅玄风,建立玄学理论,开始了一个思想史上的新时代。建安诗人在悲歌慷慨的抒情中得到感情满足,而正始士人则在玄思妙想中领悟人生。玄学的基础是
老庄思想,因而正始诗人在追求自然,心与道冥的同时,把老庄的人生理想自然而然地带入到诗中来。有的在诗中创作了一个庄子逍遥游式的理想境界,诗人可以徜徉乎其中。
二、人与自然的亲和感,表现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开拓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引向审美的层次,成为后世山水诗的思想滥觞。
三、玄风对正始诗人的另一影响,就是文学创作的哲理化倾向。建安诗人已发现了文学对人生做哲理的思索和哲学的观照,从诗歌的抒情向诗歌的哲理发展,在诗歌中注重表现哲理。
阮籍
阮籍,阮瑀之子。史称其“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博览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籍虽不拘礼教,然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性至孝。”“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八十二篇,为世所重。”(《晋书·阮籍传》)阮籍的一生是在矛盾和苦闷中挣扎的一生。他本有心用世,以才高自居,并登广武战场,慨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咏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此末尾两句可视为全部《咏怀诗》。清人方东树说:“此是八十一首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
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
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
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
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
二、阮籍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
三、《咏怀》诗,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
嵇康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州市)人。史称嵇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长好庄、老。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均见《晋书》本传)年四十,为晋文帝所杀。
嵇康的文学成就
一、嵇康在他的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了的人生理想境界。如《赠兄秀才入军》。他追求一种自由自在,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使他的诗具有一
种清远的境界。
理想人生二、嵇康的部分诗歌中还有一种峻切之语。对险恶的世道人心发出一种愤激的批判,锋芒犀利。
三、嵇康在四言诗中另辟蹊经。他的四言诗,继曹操之后为四言顶峰,情调高远,语言流畅,表现了作者很强的语言功力。
嵇康的文学成就
弹琴微啸,垂钓鼓楫,在美丽的大自然中,优游容与,怡然自得。嵇康屡屡称颂的这种了无挂碍境界,受玄学及庄子精神影响甚深。嵇康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老子的自然无为,庄子的游心于道,嵇康都吸收了。嵇康把庄子游道的方式心斋坐忘,改造成了一种充满闲适生活情趣的人间化的世界。嵇康追求一种与自然相亲,心与道冥的理想人生。这种理想人生摆脱世俗的系累和礼法的约束,又有起码的物质生活必需,有素朴的亲情慰藉。嵇康在这种生活里,才能得到精神自由,才有他自己真实的存在。嵇康第一个把庄子诗化了。他的诗具有一种清远的境界。
第三章两晋诗歌
第一节太康诗歌的总体倾向
武帝司马炎于公元265年代魏称帝,280年平吴,统一中国,改元太康。此时局稳定,经济发展,诗人们生活在比较安稳舒适的环境中。政失其本”,“士无特操”的局面,使此时士人体的普遍心态是求实逐利,表现为爱财与奢侈;求名自适,表现为清谈与纵欲。
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在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卷中),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索,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如晋初傅玄的乐府诗《明月》、《秋兰》、《历九秋》诸篇,设想女子怀人之心态,已真切细腻。张华诗绮情更加浓重,直接表现男女之情,缠绵婉转,情思脉脉。到了太康诗人潘岳,则把它推向了顶峰。潘岳的《悼亡诗》,写得婉转凄恻,悲不自胜,在感情深度与艺术魅力方面,都超过了傅、张。
太康诗风内容特点之二是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由于太康诗人缺乏直面人生的激情,所以在诗歌内容上只得求助于古人。
太康诗歌艺术形式特点:
一、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
二、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
三、描写更加细腻。往往古人一句写总体,而太康诗人则进行具体细微之描绘。
太康诗风
太康诗风在艺术形式上的特点,则是“缛旨星稠,繁文绮合”。一是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玄“新温婉丽”(《傅鹑觚集》题辞),《晋书》称张华“辞藻温丽”,陆机“弘丽妍赡”,潘岳“辞藻绝丽”(皆见本传),潘尼“文采高丽”(《诗品》卷中),皆指出辞藻华丽之特点。二是追求新的技巧,注意俳偶,以陆机为代表。他的五言诗大多以对句占主要篇幅。三是描写更加细腻。往往古人一句写总体,而太康诗人则进行具体细微之描绘,即“析文以为妙”也。
陆机
陆机,字士衡。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文学成就赋胜于诗。其《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的名篇。陆机作文音律谐美,讲求对偶,典故很多,开创了骈文的先河。陆、潘诸人为了加强诗歌铺陈排比的描写功能,将辞赋的句式用于诗歌,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们诗中山水描写的成分大量增加,排偶之句主要用于描写山姿水态,为谢灵运、谢朓诸人的山水诗起了先导的作用。
陆机辍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