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一、·本雅明生平及主要作品
·本雅明全名是·本迪克斯·舍恩弗利斯·本雅明(Walter Bendix Schonflies Benjamin)。德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之一。早年攻读神学与哲学。20世纪20年代中期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特别受到马克思的文化理论的影响。1930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工作,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先驱之一。
哲学研究主要涉及意识形态和文化批判(尤其是对法西斯主义及其哲学基础——生机论的批判)、认识论和历史哲学。他的历史哲学认为在犹太人的救世主义传统中,有一种从精神上对救赎的思考,这种精神上的救赎应该和社会解放是一致的,试图把历史唯物主义和救世主义结合起来。
在美学理论上,认为20世纪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与手工劳动社会相对应的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古典艺术走向终结,代之而起的是以普遍的费解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如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和波德莱尔的抒情诗。提出描述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交替的艺术生产理论,认为艺术的演变
由艺术生产力决定,艺术生产力是由创作技巧组成的,现代艺术的产生,是创造技巧的革命。认为20世纪这一历史时期使人类艺术活动发生了一系列变更,作品价值由膜拜转为展示,由有韵味转为机械复制,由美转为后审美等等。主要著作有《德国浪漫派中的艺术批评概念》(1920)、《德意志悲剧的诞生》(1928)《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36)等。
二、法兰克福学派
·本雅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更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先驱。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对法兰克福学派及学派美学观点作一下简要介绍: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Peter Burger )、尤尔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等人。
  该学派从哲学、社会学、法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方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和考察。其主要理论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理性主义出发,从道义上对法西斯独裁国家进行了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多数成员,是犹太人,亲身经受过希特勒反动政权的迫害,对法西斯主义极端憎恨。霍克海默尔和阿道尔诺合著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阐述了启蒙精神怎样由于自身的内在逻辑而转到了它的反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利用科学技术进步对人的操纵控制,主张通过对工具理性批判来消除各种形式的异化。马尔库塞在《理性和革命》一书中,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尺度,强调理性对现实的否定作用,批判了实证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
(二)搞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综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他们吸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某些观点,力图把社会学与心理学、理性与非理性、历史唯物主义与心理结构理论、社会因素与心理因素结合起来,对资本主义作更全面的批判。
(三)考察了科学技术进步的社会后果,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对人民统治的特征。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在当代发达工业社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自动化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劳动条件得到了改善,但人们并没有摆脱异化之苦,相反,现实构成了一种更高的异化阶段,使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的存在所吞没礼仪的功能
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的多方面的考察和分析表现了一种积极的批判精神,在理论方面
也有一些值得研究的合理见解。但它坚持抽象的人本主义立场,用弗洛伊德主义去“改造”马克思主义,否定科学技术的革命意义,反对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却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随着·本雅明法兰克福学派的其他代表人物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会学批判。这为法兰克福学派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法兰克福学派从此进入多产时期,并渐渐壮大、成熟起来。
三、著作简介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一文有二稿,法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在《社会研究杂志》发表。后来又用德文把两篇文稿一起发表,二稿一起被收入本雅明全集。第一稿共十九章,第二稿,共有十七部分,包括前言和后记,主体部分共十五章。这里所选用的是第二稿。
四、内容简介
    前言: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权后的艺术发展以及现行生产条件下的艺术发展,艺术政策的革命要求。
  第一章: 复制技术的历史演进及其意义。本雅明指出,从铸造与制模到木刻、印刷术、铜刻板、石板,再到摄影与电影各类复制结束不断演进。复制技术的演进表现出以下特征:首先,复制的时间不断缩短;其次,复制的产品渐趋精致;再者,被复制的产品可大量生产。本雅明还认为机械复制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它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艺术复制品和传统艺术的区别:“原真性”和“光晕”的缺失。这里的“现时现地”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原作的“现时现地”形成作品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机械复制技术有其特点。一方面比较不依赖于原作,能体现某些被忽略的层面;另一方面可以将复制品传送到原作可能永远到不了的境界,使作品与受众更为亲近。可是复制技术虽然可以保持艺术作品的内容,却贬抑了原作“现时现地”,时间和事物的历史见证也受到动摇。机械复制无疑拓展了传播的空间,但是消解了意义,受众与作品的距离反而拉远了。在这里本雅明还引入了光晕的概念: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被触及的,就是它的“光晕”复制技术赋予了复制品一种现时性,经历着现时的危机和变革,对传统的冲击和背离。以电影为例,电影的社会意义就在于它的毁灭性和导泻性不断清除着文化遗产中的传统元素。
第三章:“光晕”这一概念的含义。本雅明借自然事物的“光晕”来为“光晕”定义:“遥远之物的独
一显现,虽远,仍如近在眼前。静歇在夏日正午,沿著地平线那方山的弧线,或顺着投影在观者身上的一节树枝,----这就是在呼吸那远山、那树枝的光晕”。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所造就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世物皆同的感觉”,这也造就了“光晕”的衰退。揭开事物的面纱,破坏其中的“光晕”,这就是新时代感受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变得“更有人性,更亲近”民间大众,使得众在现今生活中日渐提高的重要性。
第四章:光晕的消逝导致艺术的功能由礼仪转向政治。艺术的光晕是深深的附于人类社会的关系网络之中,同時藉由仪式的过程使其“发光”(产生意义),但由于艺术复制技术的发达,复制品量化的结果,无法区分与追问复制品与原品的差异。艺术作品一旦不再具有如何仪式的功能便只得失去它的“光晕”。机械复制技术使得艺术品从其祭奠仪式功能的寄生角中解放出来,奠基与另一项实践:政治
第五章:艺术品及其产品价值价值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艺术最早具有崇拜仪式价值,那些图像的“在场”比它们被看见与否更为重要。褪去光晕的艺术及其产品,因空间的挪置而使其在价值上产生质变,也就是展演的价值,并为各种复制技术所强化。展演价值的绝对优势给作品带来了全新的功能(政治功能或商业功能),艺术功能反而显的次要。
第六章:以照相摄影为例论述现代艺术中展示价值对膜拜价值的抑制。在现代的摄影中膜拜价值被掩盖了起来,照相摄制在更大的程度上成了历史进程的见证,也就具有了政治意义。
第七章:以电影为例指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已具有以传统艺术不同的价值,它的真正含义已发生了变化。本雅明指出:“电影还没有认识它的真正含义,还没有认识它的真正能力……电影的真正可能性存在于它的这种独一无二的能耐中,即用逼真的手段和无与伦比的可信性去表现迷人的东西、使人惊讶的东西,即超自然的东西。”
第八章机械复制技术使电影演员成为了电影表达的一种工具。本雅明指出:和舞台剧现场表演不同不同,电影演员的表演经过了剪辑重组,电影观众的“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大降低,受众看到的都是镜头里的世界,同时,摄影的艺术发展已与科学探索结为一体。“光晕”不能忍受任何的复制,当摄影机取代了观众的位置,演员的“光晕”必然消逝,而其所扮角的“光晕”跟着消逝。
第九至十三章:具体论述电影技术消解对电影艺术光晕的消解。电影技术一方面对“光晕”压制,另一方面又在片场之外虛假地塑造演员的“人格形象”,因而出现了崇拜明星的仪式,而明星崇拜则是电影制片人大加赞助的。电影透过镜头将现象的细节编码起來,但解读者却必
须依其方式加以解读,而其中的演员却如同马克思笔下的工人般,对自己生产出的东西无法产生意义,电影演员往往对自己被摄影机拍得的影像感到陌生。并以摄影师与画家、外科医生与巫师的比喻来说明电影影像以最密集的方式深入了现实的核心。本雅明还指出:科学与艺术迄今往往各行其道,电影则使摄影的艺术发展与科学探索已结合为一体,这是电影的一大革命性功能,由于电影技术的运用,物质显现出新的结构,细节扩大化具体化,熟知事物陌生化。摄影机为我们打开了无意识的经验世界。
第十四章:达达主义对电影艺术的影响。本雅明指出,艺术的一大基本任务就是激起想望,可是满足想望的实际却尚未成熟。每种形式的艺术在其发展史上需借助崭新形式的艺术来求突破。达达主义使消遣散心成为一种社会行为的练习。电影反映了感受激起的深沉改变。从电影中可以看到达达主义的重要特,也可以看到立体主义与未来主义的特。达达主义将肉体的惊颤效果关闭在精神的粗糙矿石内,而电影以其特有的技术使之解脱而出。
第十五章:机械复制艺术时代的大众的特点。随着艺术的社会意义减弱,观众在批判精神与享受行为之间出现了愈来愈大的分歧。人们欣赏传统的事物而不加批评;反之对真正新的事物,却嫌恶批评有加。随着观众可以一起欣赏画作,艺术品开始有心想接近广大众。感受
模式的转变:如果电影将艺术的崇拜仪礼价值弃置于远景处,并不只因电影使每个观众都变成了专家,也是因专家的态度已不再是劳神去专注。漆黑放映室里的观众是检验者,不过这位检验者是在消遣。
后记:  艺术的功能表现为为政治实践,艺术的价值通过展示体现出来,艺术的目的是为了休闲。本雅明藉由艺术在历史时代演变中的不同意义,以及科技在演变中扮演的角,以向世人揭示众人所未察觉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