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关于礼仪教育的理论,在国外起步较早,从20世纪20年代末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到50年代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再到70年代艾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道德教育理论,都为礼仪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较著名的礼仪教育著作有让·塞尔(法)的《西方礼节与习俗》,卡耐基(美)的《成功之路丛书》,埃儿西·伯奇·唐纳德(英)的《现代西方礼仪》等等。关于礼仪教育的实践,虽然国外学校教育的方式各异,但起步较早,且礼仪教育都居于重要地位,如新加坡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讲礼貌运动”,学校以“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开展礼仪教育;日本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就注重礼仪规范,镰仓时代(1192-1333年)制定小笠原流礼法,1880年在各小学开设礼法课,传统礼法教育得到推进,1941年文部省制定出版的《礼法要项》,当代日本学校通过设立友爱课、垃圾课、特别活动课、安全课等多门课程以实现“全方位德育”;法国以“公民道德教育”课为主,其他各科为辅;美国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也注重其他学科的德育渗透;韩国学校的礼仪教育从1973年开始,学校开设“道德课”的同时设有礼仪课,配备专门的礼仪教室,教授孩子如何倒茶、敬茶以及待人接物和餐桌礼仪等。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针对礼仪教育的研究,集中体现在礼仪教育的概念、功能、内容、学段以及实施的问题和策略方面。从礼仪教育的概念、功能研究来看,礼仪教育的概念虽未形成统一共识,但其概念与道德密不可分,通常列为德育工作范畴;针对礼仪教育的功能,也突出体现为其德育功能。如邓剑华提到礼仪教育具有引德、显德、保德功能;林丽楠将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新型德育方式;张莉认为礼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在概念上,礼仪教育与国学教育易混淆,从概念来看,广义的“国学”,指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国学教育更强调优秀的经典文化教育,而礼仪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礼仪,也包括现代礼仪,同时既涉及本国的礼仪,也涉及国外的礼仪。从目的来看,国学教育与礼仪教育存在共识,都具有传承文化,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德育功能。
从礼仪教育的学科背景研究来看,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进行专门的礼仪教育,不分学科,以班级为载体进行礼仪教育,此类多集中在小学学段。另一种是区分学科,多集中在道德与法治、语文、体育及历史学科。其他学科注重渗透式礼仪教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礼仪教育,主要是从礼仪教育的德育属性出发,将礼仪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符合其德育本质。
从礼仪教育的内容研究来看,其内容涵盖个人礼仪、社会礼仪、国家礼仪,有理论性著作也有实用性读本,但针对青少年礼仪教育的著作较少。理论性著作如彭林教授的《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赵友斌《西方文化与礼仪》等涉及中西方礼仪文化教育,影响较大的实用礼仪系列教材如金正昆教授的《社交礼仪教程》、《商务礼仪教程》、王馨平的《你的礼仪价值百万》等。从礼仪教育的学段研究来看,可分为幼儿、小学、初中、高中生、成人阶段的礼仪教育。关于学段礼仪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幼儿与小学生的礼仪习惯养成,如陆异涛提出要做好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新文章”。近年来大学生礼仪教育和初高中的礼仪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成果较少。从礼仪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来看,学者们认为礼仪教育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内容上缺乏系统性;二功利化目的较强;三礼仪教育形式化。如李涛(2010)认为礼仪教育内容零敲碎打,系统性不强。还有学者认为礼仪教育由于形式化而失效。从礼仪教育的实施对策研究来看,学者们大都是在宏观角度从学校、家庭、社会、网络等不同主体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
[1] 龚贺. (202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教育课程创新的启示. (2015-21), 128-129.
[2] 李晗, & 崔玲君. (2021). 浅析创新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式方法. 教育研究, 3(12), 1-2.
[3] 蒋春艳. (2020). 高校就业指导中的礼仪教育融入研究.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004(003), 154-155.
[4] 黄豆豆. (2020). 浅议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礼仪教育. 文教资料(13).礼仪的功能
[5] 叶琳玉. (2020). 不学礼,无以立——谈技校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现代教育, 000(004), 44-45.
[6] 崔维勇, & 彭庆敏. (2020). 浅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东西南北(1).
[7] 浦伟萍. (2020). 时代下的商务礼仪教学创新.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No.62(02), 117-120.
[8] 舒卫征. (2020). 思政课程教育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渗透. 黑河学院学报, 011(005), 89-91.
[9] 汤素琴, & 杨浏. (2021). 美育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功能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2017-6), 38-39.
[10] 姬苡萱. (2021). 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素养. (2019-2), 152-153.
[11] 张端端. (2021). 大学生礼仪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2018-3), 124-127.
[12] 杨丹. (2021). 对目前我国高校深入礼仪教学创新的思考. (2013-2), 77-78.
[13] 冉燕. (2021). 高校大学生礼仪教育思考. (2016-3), 163-165.
[14] 杨爱琴. (2021). 以行为养成为目标的大学生礼仪教育. (2012-5), 240-241.
[15] 唐长菁. (2021). 高校礼仪教育创新研究. (2012-6), 142-143.
[16] 阮韦伟. (2021). 新时代高校礼仪教育中的文化自信. (2019-2), 70-72.
[17] 彭秀兰. (2021). 多元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礼仪教育. (2012-7), 181-183.
[18] 高成瑨. (2021). Rla教学法在礼仪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2018-1), 36-39.
[19] 张弘. (2021). 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 (2016-7), 33-35.
[20] 李欣. (2020). 探析教学改革环境下高学校商务礼仪课程的创新.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No.683(04), 42-43.
[21] 包曾婷. (2021). 高校旅游专业礼仪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应用研究. (2017-9), 149-150.
[22] 潘秋勤. (2021).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2016-9), 65-67.
[23] 刘凡香. (2021). 浅谈当代大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培养. (2016-2), 18-19.
[24] 邹亮. (2021). 商务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4-5), 110-112.
[25] 林武. (2021). 高职院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探索与思考. (2011-6), 74-76.
[26] 王雪梅. (2018). 大学生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文存阅刊, 000(0z2), 92.
[27] 上官丽婉. (2018).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08), 35-36.
[28] 王迈. (2019).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现代教育, 000(016), 234-236.
[29] 上官丽婉.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8), 2.
[30] 汤素琴, & 杨浏. (2017). 美育在大学生礼仪教育中的功能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西藏科技, 000(006), 38-39.
[31] 张端端. (2018). 大学生礼仪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038(003), 124-127.
[32] 王长恒. (2019). 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安徽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