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最著名的作品
鲁迅最著名的作品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孔乙己》、《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药》、《伤逝》、《风筝》、《少年闰土》。
鲁迅作品简介
一、《阿Q正传》
《阿Q正传》是鲁迅创作的中篇小说,创作于192112月。该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名姓都被人遗忘的故事。 该小说批判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封建,保守,庸俗,腐败等社会特点,有力地揭示了旧中国人民的生活场景和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病态。
二、《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主要讲述一个小伙子患了精神病时写的日记。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三、《孔乙己》
《孔乙己》描写了主人公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篇幅不长,但是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四、《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记述了作者在留学日本仙台时,与他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的来往过程中的几件事,赞扬藤野先生用心治学,关心学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精神,赞扬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伟大性格和正直、热忱、高尚的品质,表达了对他的尊敬与怀念之情。
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
六、《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描述了作者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感激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七、《药》
鲁迅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十分关心中国的革命问题。他深切地感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由此他得出结论:革命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秋瑾烈士的被害,他更感到“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必要。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他提笔创作了《药》。
八、《伤逝》
《伤逝》通过涓生、子君始以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的描写,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作者写出了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小
说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的情韵;开头结尾部分有些语句的故意重复,不仅在结构上起着贯通前后的作用,而且有物是人非之感,加强了抒情气氛,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九、《风筝》
在《风筝》中,作者首先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故乡早春二月时节的放风筝开始描写,流露出淡淡的乡愁。然后自然地从风筝想到儿时往事:作为兄长的他对所谓没出息的酷爱风筝的弟弟的惩罚。成年后的作者为自己幼时的无知,对弟弟儿童天性的扼杀行为充满了内疚和自责。更令作者痛苦的是他已无法求得宽恕。
十、《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的背景是在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的环境下。这篇文章塑造了一个在鲁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鲁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对比,突出了闰土的形象。与中年的闰土做了巨大的对比。
鲁迅介绍: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