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800字(5篇)
  余华小说《第七天》 读后感 一
  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是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在演出喜剧,半边正在演出悲剧,或喜或悲。
  读完全书后,我重新认识了生与死。生生死死还不如说是一场单程旅行,上上下下,来来往往。在本书中,生死也就是分隔于两个世界,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另外这个世界可能会丝毫不在乎。而有些东西,将从这个世界带入另外这个世界里。本书以荒诞的视角行文,即一个死去的人。他回忆着和正经历着的世界,在他的生前和死后这个世界又是怎样的。从他死去的第一天写到第七天,作为七个部分,书中开头就以雪、雾、雨这些意象来营造出模糊的环境和视线,朦胧和荒诞的世界。在刚开始会给人一种困惑或不确定感,继续阅读下去后就能发现另一
片天地。在书的前部分,主人公死后所见的人和发生的事在后文皆一一对应,从而将全书的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内容上,这本书极大的讽刺了现实社会里的不公平、黑暗的一面,借助一个死去的人视角,从权利、金钱到现实人们的欲望再到人性的阴暗面:虚伪、攀比、恶毒、幼稚、冲动......这些在书中展露无遗。
  小说中,死去的人生前有钱的话可以有墓地,有人哀悼,可以穿绫罗绸缎,可以有高档的骨灰盒,可以买到一块土地埋葬,最终能够得到安息。没有钱的人,不能买到土地埋葬,也就不能安息,只能永生,一直在这个悲惨的世界里,一直在那个叫死无葬生之地的地方。在殡仪馆里,有钱的人可以坐沙发,没钱的人只能站着或者坐在一个塑料板凳上。而那些有权力的人更是豪华的待遇,需要城市封路,大批的游行。从这个情节里就将社会的许多方面暴露出来,现实中,在候车厅里,同样是设有贵宾区休息室,里面的人可以吹着空调,喝着咖啡,翘着二郎腿。而普通人则是拥挤在一起,你推我搡,拖家带口。
  在小说中,还涉及到了社会舆论与社会人们的关注点。一个商场发生火灾,而负责人对社会称仅仅有7人死亡9人受伤,而网上的舆论则是说相关人员删除了大部分的死亡名单,那些人的亲属也被送了封口费。最后主人公在那个叫死无葬身之地的地方遇到了那些在死亡名单
上被删除掉的人。这样重大的事件就这样被上面的政府敷衍了过去。同样,主人公的母亲花了二十年时间终于到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当警方的“惊雷行动”打击淫秽组织的事公开后,社会媒体将全部的焦点集中到这次行动中,各种人物的剖析,信息的公开,社会已经忘记了主人公与他母亲的相识。这是因为现实社会里的媒体往往是过多去迎合大众的欲望吧。 余华活着读后感
  小说是以生与死的世界展开,由于不久前送走了爷爷,因此每每读到离别或生与死的时候,便潸然泪下,也会想到当初送别爷爷时候的情景,想到爷爷生前时候的样子,爷爷以前的经历也是那样的艰辛,和奶奶一起含辛茹苦养育儿女,最后竟是落了这样的结局,此刻千言万语,也难能表达思念之情。
  小说正如标签上所写的那样,比《活着》更悲惨,比《兄弟》更荒诞。但是作者还是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余华小说《第七天》读后感二
  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余华。
  第七天绝对是一本非常荒诞的小说,说的俗一点:都是瞎编的!没有任何生活基础,简直都
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可是,小说里的每个 故事 又确实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真的,现实生活比小说更荒诞。
  我的朋友说,在你读这本书之前,一定好好看新闻联播。说的极是,书中的很多故事情节都源自我们的身边,并且都上了新闻联播。余华将这些互相没有任何联系的事件巧妙地串到了一起,让所有的人物都在死后相见,并相互述说自己在人间的悲哀故事,比如主人公的父亲因为没钱治病,自己离家出走,死在野外;而主人公本人也因为餐馆煤气爆炸丢了性命,并在阴间与自己的父亲相见;比如主人公的妻子因为羡慕虚荣而离开了他,做了高官的情人,并在高官落马之后自杀人亡;比如商场大火,死了很多人,而政府掩盖事实真相,让死者家属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死是活;比如争锋,将上夜班回家白天睡觉的一堆夫妇在光天化日之下掩盖在废墟之下,留下可怜的小女一人在世上;比如政府医院强制人工流产,将孕妇肚子里活活的婴儿生命致死,并抛尸野外;比如死者没有钱买墓地,活着的人卖掉自己的肾给死去的人买墓地,是在黑暗的地下医院卖的,然后自己也因为手术感染而失去性命,等等等等,一起都是现实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