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慎独诗句全文
答案: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克己、慎独、守心、明性”。
这段话用词丰富,是国学内容的精华和浓缩。但很多人不解其意,甚至还有很多博主把它的出处搞错了。
“君子慎独”,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说,有修养的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够遵从内心的道德标准。“慎独”,是一个人修养的过程,也是修为的一种境界。
“不欺暗室”,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意思是说,要心诚,不自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品行端正。
“卑以自牧”,出自《易传·象传上·谦》,意思是为人要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出自《易经·坤卦》,意思是即便有美德、有功劳,也一定要保持谦虚,不可炫耀。
另外“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浩然正气”,出自孟子的《孟子·公孙丑上》;“光明磊落”,出自宋朝大学者朱熹的《朱子语类》。
还有“克己、慎独、守心、明性”这些词,也均出自于国学的各大典籍。
《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shendu翻译:
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
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心诚,就是不自欺。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
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模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是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中庸》简介: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
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
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
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君子慎独》原文与赏析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七)
注释
①毋(wú):不要。②恶恶(wù è)、好好(hào hǎo):前一个恶和好是动词,后一个恶和好是形容词。③谦:通“慊”(qiè),古意为满足、满意。④慎:小心谨慎。独:独处。君子即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十分谨慎、不自欺。儒家强调行为主体道德上的自律、自觉。
译文
所谓意念真诚,就是要真实、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像讨厌恶臭的气味、像喜欢美女的姿,这是人的内心自然感觉、爱憎。君子即使是独自一人的时候也十分谨慎、不自欺。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译文
品德低下的人私下里无恶不作。见到君子之后便躲躲藏藏,将他们做的坏事掩藏起来,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殊不知,别人看他,就像能看见他的心肺肝脏一样清楚,这样掩盖又有什么用呢?这就是所谓的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不苟,规行矩步。
关于慎独的古诗
1、古人贵慎独(宋·吴芾·《寄题杨宰清畏轩》)
2、暗室戒慎独(宋·陈天麟·《题南金慎独斋》)
3、燕居常慎独(宋·李处权·《题吕季升谷隐堂兼寄居仁》)
4、九经始慎独(宋·方回·《送宋昶明仲湖州学录》)
5、慎独仍三省(宋·李处权·《留别范元长二十八韵》)
6、诗是尧夫慎独时(宋·邵雍·《首吟》)
7、君子贵慎独(宋·邵雍·《意未萌于心》)
8、子思慎其独(宋·方回·《寄题朱信州自闲堂》)
9、苦恨斋居方慎独(宋·杨亿·《次韵和李寺丞见寄之什》)
10、慎勿成独往(元·贡师泰·《秋夜和韩与玉》)
11、向晦惟慎独(明·张宇初·《癸亥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