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20个⼼理学名词
20
Helen
Helen,⼥,从事IT及⽂字⼯作多年,开设过⼼理知识专栏。经历过个⼈的⼼理重建之后,愿意与更多⼈分享⼼理⽅⾯的感受和观点。
规定期限完成的事情⼀定要留到最后⼀刻去完成,此前不能下决⼼去做。形成拖延习惯之后,即使有期限的事情也可能会逾期完成,越是恐惧⾃⼰⽆法做完就越是拖延,周⽽复始。
我们不愿意承认拖延是⼀种病,宁愿承认这是⼀种缺点,⼈都是有缺点的,对吧?何况,让⾃⼰⼩⼩懒惰⼀下,⼈⽣也并不会因此出什么⼤差错。
我们当然也记得⼩学就学过的课⽂《寒号鸟的故事》,我们都会学着寒号鸟叫⼏声:“哆罗罗,哆罗罗,寒风冻死我,明天就垒窝。”
但那故事的结局,轻易被我们忽视:明天就垒窝⽽始终没有垒窝的寒号鸟,被冻死在了岩⽯缝⾥。⽣活其实⽐故事更残酷,这是我们长⼤之后,要慢慢领悟到的⼀件事。
⽽我们,是否不⾃觉地扮演了寒号鸟的⾓⾊呢?我们有没有在冬天到来之间,就垒好⾃⼰的窝?
毫⽆疑问,寒号鸟就是⼀切拖延者的化⾝。
拖延者是失败者吗?
正相反,很多⼈说过这样的话:
每个暑假我都在玩,直到最后⼏天我才开始做作业。
我平时不怎么学,考试前夜突击⼀下,成绩都还不错。
⽼板给的期限,只有开始倒数的时候我才会有动⼒。
越到最后我才越有激情和爆发⼒。
……
拖延的好坏,如果单就结果来作为评判标准,我们会发现以上的辩解很有道理,更有甚者,还在“最后期限”的压迫下,产⽣了本来没有过的⼒量和感觉。因为这些论据,有拖延习惯的⼈,不以为这是⼀种病。
⾮但如此,反⽽可以证明出⾃⼰的聪明机智,那种在最后⼀分钟完成的感觉,妙不可⾔,如果提前做好交出去了,则索然⽆味。
抛开结果,我们看到拖延带来精神上的负⾯影响是巨⼤的,“最后期限”像⼀颗定时被你抱在怀⾥,滴答滴答的声⾳时刻响在⽿畔,让⼈焦虑、紧张,想尽办法逃避,⽽压⼒却越逃避越⼤,直到⽆可回避。
这样的感受⼀点点磨蚀着⼼灵,让你越来越害怕挑战和⾏动。在别⼈不断冲刺,更新⾃⼰的⽣活时,你裹⾜不前,⼀⾯憎恨⾃⼰的懦弱,⼀⾯⼜贪恋拖延习惯带来的舒服,甚⾄连最后期限的压⼒都成了⼀种习惯,没有压⼒你会⽆所适从。
拖延症是你脚上绑着的铅块,⼀旦去掉之后,你会发现⾃⼰的步履如此轻盈,⽽你的时间容量变得很⼤,你等于拥有了多⼀倍的⽣命,可以去体验,去感觉,去享受你从前因为“没有时间”⽽错过的东西。
故事1两个⼈的⼗年
⼩⽂是典型的“最后⼀⼩时读书照样考前五名”的聪明孩⼦,他学的是⽂科,应对考试毫不费⼒。他是学校⾥的神仙⼈物,每天优哉游哉看看⼩说,睡睡懒觉,反正到了考试他开夜车⼀背⼗⼏个⼩时
他的同学⼩同跟他相反,是个笨鸟先飞⽼黄⽜型的孩⼦,他每天忙于看专业书,补习英语,到考试当然
也会加倍突击,可是成绩平平。好在⼩同习惯了坚持和付出,他报了⼀些补习班,上完学校的课,再到学校外听课,同时他做了⼀份家教帮补⽣活费。
四年就这么过去了,两个⼈进⼊考研的准备阶段。
很幸运的是两个⼈考研都成功了,⼩⽂当然⼜是最后突击就考得不错,⼩同则是险险过了分数线,但是在英⽂⼀科上,两个⼈的情况相反,⼩⽂的解释是:别的可以突击,单词和听⼒没办法啊,不管怎么说,凑合着就成了。
读研期间,两个⼈仍然各⾃保持风格。⼩⽂的论⽂⼀拖就是好久,等到最后才不得不查资料,参考书,答辩甚⾄也拖后了⼏天,导师的脸⾊很难看。
⼩同是第⼀个交上论⽂的⼈,跟⽼师来回讨论、修改,最后论⽂还得到了在核⼼期刊发表的机会。与此同时,⼩同有⼀份课外⼯作,在报社做实习⽣,他还通过了托福和GRE考试,申请了⼏所⼤学之后,都没被录取。好在报社很认可他的勤劳踏实,愿意毕业后接收他。
⼩⽂还打算继续读博,但是这⼀次的考试他失败了,突击法宝第⼀次没有奏效,他的英语成绩⾮常低,考博的单词量绝对不是考前集中背上⼏天就能解决的。⼤部分同学都在毕业前⼀年就开始⼯作,⼩⽂拖到临毕业才投了⼏份简历,运⽓很不错,被⼀家中型企业的市场部录⽤了。
⼯作后⼤家渐渐没有了联系,⼩同仍然⼀如既往地努⼒,⼯作上做得不错,到⼥朋友结了婚,婚后三年,他被国外⼀家⼤学录⽤,给他奖学⾦,⼩同出国读书,⼀年后把太太也接了过去。
⼩⽂越来越懒散、拖沓,他的上司很头疼他的⼯作表现。客观评价他做的策划,显然很有想法,思路新颖,可是他没有时间观念,总要等到最后才交稿⼦,或者迟交个⼀周,拖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上司的严厉程度。
⼩⽂也谈了⼏次恋爱,⼥朋友们因为看不到结果,⽽⼀⼀离开了他。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个好⼈,就是太懒了……也可能不是太懒,是他不够爱我。
⼩⽂不⽌⼀次想要考博,回到学校继续过悠闲⽇⼦,可是没有了学校的环境,他对⾃⼰的放纵是变本加厉的,⼀次次错过考博的报名,⼥朋友给他报了名,他⼜不肯复习,等到最后突击,⼜没有了信⼼。最后⼀次他⿎起勇⽓去报了名,却连考场都没去。
⼩⽂在毕业的第⼗年遭遇了裁员,他发了不少简历出去,都没有回⾳。
⼩同在⼥⼉⽣⽇那天开了博客,上传了⼀些照⽚,通过这些年的奋⽃,⼩同⼀家⼈在国外⽣活得很好,⼉⼦四岁了,⼥⼉刚满⽉,家⾥换了⼀所⼤房⼦,⼩同在⼀家⼤公司⾥做到中层管理,太太也到了⼯作,同时还在进修学位。
毕业后你不是我的
⼩同成为⼗年同学会上的话题之⼀。同样,别的同学各有际遇,有⼈已经事业上颇有成就。他们不敢问⼩⽂,但是⼼中有着同样的困惑:当年你明明是我们当中最优秀的⼀个,难道运⽓真的这么差吗?
⼩⽂⼼⾥想的却是:周三终于有⼀个⾯试了,我应该去买套新西装,理发,看看他们公司的资料……哎呀,真是⿇烦,我看还是等到周⼆再做吧。
结果,周⼆他没有做。
周三他穿着旧⾐服胡⼦都没刮就去了,⼜迟到了⼗分钟。
他没有被录⽤。
拖延让⼩⽂⼀次次失去机会,让他的⼼理越来越脆弱,不想去⾯对问题,最简单的事情,在他看来解决起来都很难。在拖延中他失去了⾏动⼒,耗费了时间,如果不改善⾃⼰的⼼态,把那些拖延、懒散的念头丢掉的话,他还会继续浪费余下的时间。
⼩⽂的经典借⼝
1. 别着急,我⼜不是不会。这点东西不值得我现在就动⼿。
——从他的毕业论⽂,到他的⼯作⽂案,他都这么说。
2. 如果以后后悔怎么办?万⼀遇到更好的呢?
3. 马上做出来的东西,⼼浮⽓躁,等我多想想,到了最后才能有成果。
——同事问他要进度的时候,他这么说。
很明显,⼩⽂是个拖延症患者,他在拖延中消耗了⾃⼰原本可贵的天分,本来以他的聪明才智,⽆论是求学,还是⼯作,都会卓有成绩,拖延病极⼤地损害了他的⼈⽣。
对⽐起来,资质平平的⼩同,⼀步步明确的⽬标和计划中不断努⼒,不断地完成⾃⼰的短期⽬标,进⽽实现⼤的⼈⽣⽬标,事业和家庭都有很⼤收获。
有拖延病的⼈很多都是聪明懒⼈,他们不喜欢束缚,喜欢靠灵感和爆发⼒去解决问题,⽬标、规定、总结和考核,会让他们感到不适、轻蔑。他们最容易成为怀才不遇的⼈,他们认为懒惰是⾃⼰的特性,只有被完全接受、欣赏,他们才能充分地发挥出⾃⼰特殊的才华。
还有⼀种⼈也喜欢拖延,他们思考⼤于⾏动,做事前要想很多,做很多假设、推测,之后才动⼿,或者就⼲脆在悲观的推测中放弃。因为他觉得:做了没⽤,早做晚做都是失败,不如不做,还可以省⼒。
拖延症是可以改善的,不要以“我很好,就是懒了点”为借⼝来逃避⾃⼰的拖延习惯。
故事2迷恋“死限”的⼥孩
Alice从事IT⾏业,在国际⼤公司中⼯作时间⽐较⾃由,最后期限之前完成任务即可,此前甚⾄不要求坐班。Alice刚刚上班时⾮常不习惯,她看着同事们悠闲的样⼦,⼼中充满了焦虑,总是害怕⾃⼰的⼯作不能达到标准,她花费了⼤量时间在⼯作上,等到期限交出报告,⼤家做讨论和最后确认时,还是问题多多,需要打回重做。
Alice很快就开始惟“deadline”是从,不到最后⼀刻,绝对不去动⼿。这中间的时间,她⽤来看美剧、逛街、四处寻好吃的馆⼦享受美⾷。甚⾄在⼀个⼤的任务分派到她头上的时候,她连看都没看,直接订了张机票飞到三亚去玩了。
上司发现她的⼯作有问题,她谈话,得到的答复是:我要减压,你知道,在这⾥压⼒是很⼤的。
她成为部门中最令⼈头疼的搭档,因为她拒绝沟通,拒绝前期的配合,只要在死限前拿出结果就可以了,OK,那么就请让我们等到死限好了。
她在⽣活中也逐渐养成这样的习惯:聚会约会开始不断迟到;候机室⾥她的名字要被呼喊好⼏次她才出现;信⽤卡还款拖得时间太长,付出⾼昂利息;房贷⼀次次缴滞纳⾦,物业不得不⼀天登门⼏次才能收到上半年的管理费。
她的⼝头语是:最晚到什么时候?她如此热爱死限,以致没有死限的提醒,她完全不能安排⾃⼰的正常⽣活。
反观Alice的成长,她是⼀个勤奋、踏实、计划性很强的⼥孩,⼀向品学兼优、循规蹈矩。她的学习和求职过程异常顺利,这跟她良好的计划安排是分不开的。
她的⼼中早已形成“提前准备好,提前进⼊状态,好好努⼒完成,提前交出作业”这样的思维⽅式和⾏为习惯,并从中受益匪浅。
但是,公司的规定跟她的个⼈习惯完全相反。IT⼯作主张宽松、⾃觉的⼯作氛围,⼤家在最后期限完成⼯作即可,之前做任何计划,那是你⾃⼰的事情,没有⼈关⼼。
Alice坚持了多年的好习惯,也是她⼀向受到认可和赞美的长处,就这样被忽视了。于是她下意识地选择了对抗:到死限制度最不好的⼀⾯,然后这样去做。
但是表⾯上她会说:哦,我爱死了这样的制度,多⾃由宽松,我超级喜欢,很适合我。
她不愿意承认那是内⼼的叛逆在推动着她依赖死限,因为新的情况她根本⽆所适从。
Alice的经典借⼝
1. 死限之前当然要好好放松⾃⼰,何必把⾃⼰搞得太紧张?
——在朋友劝她少玩⼀点,多查查资料的时候她如此回答。
2. 我是要减少压⼒,到了死限前我的潜⼒才会爆发出来。
3. 最晚要到什么时候?五点?其实六点也可以,对吧?OK,那就六点半。
——同学聚会定时间,她这么说。
有这样的⼈,他们以拖延来对抗某些限制,他们表⾯上并不做反抗,假装很享受,事实上却⽆限地延长等待的时间,表⽰着⾃⼰的不满。
与其如此,不如按照⾃⼰的⽅式,好好做计划,提前交出报告如何?NO,既然这样做跟在死限之前做毫⽆区别,我⼲吗要费这个⼒?
热爱死限的⼈喜欢讨价还价,他们要在时间的夹缝⾥到⾃⼰安逸的⼩节奏,⼀切有死限撑着,我不⽤害怕,真的过了死限,其实也没有得到什么惩罚,所以,可以理直⽓壮地拖下去。
拖延症患者5种常见的⼼态
1. 侥幸
总是觉得时间还来得及。在时间期限的保护下迟迟不肯动⼿,但是期限⼀天天逼近时⼜会异常焦虑,拖延的特征就是失去对时间的掌控能⼒。
要知道,⽣活的质量如何,取决于我们的⽣活态度。有⼈以勤奋⼯作为乐,也有⼈以闲散为乐。聪明是上天的赐予,上天给了你⽐别⼈多的潜⼒,也给了你侥幸⼼理。“考试前突击也能得到好成绩”的⾏为模式,让很多⼈⼼怀侥幸,总希望少付出努⼒⽽得到跟别⼈⼀样多的成果。
不⽤否认,确实有这样少劳多获的幸运⼉,只是⽐例有多少呢?⼀定会是你吗?
若不消灭⼼中那丝残余的侥幸,你就⽆法去⾯对真实的⼈⽣:有劳才有获,甚⾄,多劳只会少获。只要⼀直坚持和努⼒,时间会创造出奇迹。
这就是成功的⼈未必聪明,聪明⼈⼤多数没有取得更⼤成功的道理。
2. 畏惧
还没开始做事,就给⾃⼰这样的⼼理暗⽰:
这个事情⾮常难办,要做的话肯定很吃苦,我怕吃苦,⽽且我的能⼒不够,我肯定是做不好的,我会犯很多错误,受到打击和批评,不如不做还⽐较安全。
或者是:现在做时机还不对,我还没准备好,我不知道结果什么样,⽆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很害怕接受。
畏惧让我们失去⼀次⼜⼀次挑战⾃⼰能⼒的机会,可能是⼀次运动会上的赛跑,也可能是你喜欢的⼥⽣的约会,我们不敢做决定,我们不敢信任⾃⼰,不⾃信的状态延续着,我们成了⾃⼰也很反感的拖延症患者。
如果是我们做电灯实验,在⽆数次失败中寻可能性,可能我们早已放弃,或者在第98次失败之后开始了漫长的拖延,因为我们不敢去⾯对第99次失败。
所以那个伟⼤的发明家是爱迪⽣,⽽不是你我。
3.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者总在想象中否决⾃⼰,马上就动⼿做是不会做好的,为了“开始”就耗费了⼤量的时间,⽽⽤了最后时限把事情做完,会有满⾜感,此前的拖延是为了推迟这种满⾜感。
物质贫乏的年代,孩⼦们得到了糖果,有些孩⼦会⼀⼝吃完享受当下,有些孩⼦会⼩⼼翼翼地收藏起来,留到以后再吃。那种满⾜的感觉,他们觉得晚⼀点实现才好。
⼀个聪明⼈在最后时限前⼀分钟完成了⾃⼰的作业,并且得到了好成绩,那种满⾜感⽐他在最初⼗分钟就完成作业要来得强烈。
为求完美,我们总是觉得焦虑,我们⼗分担忧不完美,要⼤量的办法让⾃⼰更完美,我们不懂得给⾃⼰⼀点⿎励,总是
拿“更完美”来压迫⾃⼰前进。
结果就是陷⼊拖延,拖延可以逃避结果的“不完美”。
——当你意识到这⼀点的时候,你惊讶吗?追求完美的本⼼,竟然把我们引向了这样的结果。
这样的⼼态从⼩时候就开始了:
⽗母让你做功课,越是严厉地要求,你越是拖拖拉拉不想去做。如果⽗母因此⽣⽓,惩罚你,你会在这件事情上变得更加不顺从,或者表⾯顺从,⼼⾥却⾮常不喜欢这么做。
你已经忘记了这件事本来的重要性,你的重点是赌⽓,跟不断要求你、催促你的⽗母赌⽓。这样的习惯保留下来,在⼈际关系上尤其明显,⽐如情侣之间,明明对⽅的要求是合理和正当的,但是你因为逆反的⼼态,偏偏不想这么去做,⼀拖再拖。
再⽐如同事之间,别⼈越是催促就越是拖延,我不完成这个环节别⼈也动不了,你们给我的压⼒我以消极反抗来应对,作为对你们催促我的惩罚。
很多情侣在⼀起过了很多年,⾝份仍然是情侣,原因是⼀遇到各种现实问题,必定遇到其中⼀⽅的拖延,总有各种各样的借⼝来摆脱房⼦、婚事、⽣育等现实问题的考虑。拖延者的内⼼还是那个赌⽓的⼩孩⼦:
你越是让我做,我越是不要做。
⾄于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很重要,我不管,我在意的是“被强迫”,所以,我要以拖延来反抗这样的局⾯。
5.⾃责
拖延—⾃责—继续拖延—继续⾃责……这是⼀个死循环。
拖延者并⾮都是懒惰的不⾃觉的⼈,他们通常很敏感,有⾼度责任⼼,是最不满意⾃⼰拖延现状的⼈。拖延者经常会夸⼤拖延的恶果:
“我完了,这点事情都做不好,做不出来,别⼈都⽐我强,起码他们把事情做完了,我没有这个能⼒,我⼼情⾮常糟糕,我很
糟,我是个地道的失败者,没有希望了。”
会⾃责的拖延者,能到各种办法去克服⾃⼰拖延的⽑病,⽐如他会要求⾃⼰:早晨8点必须起床看书,结果是要么继续睡懒觉,要么就是好不容易起来了,但是开始上⽹,玩游戏,混着混着⼜是⼀天。等到⼀天过去了,他强烈的后悔和⾃责就开始了,赌咒发誓明天⼀定要让⾃⼰在8点起床,接着
,重复着前⼀天的活动。
拖延者总觉得⾃⼰很⽆能,因为不能很好掌控⾃⼰的⽣活,这种失败感的打击让拖延症患者看什么都是灰⾊的。
拖延症可能会诱发其他⼼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社交恐慌、强迫症等。
克服拖延,需要时间和⼼理调整,以上的⼏种⼼态,如果你能认识到⾃⼰也存在着类似的想法,那么可以试着告诉⾃⼰:
别着急,慢慢来,即使你真的是患了拖延症,也没有关系,可以⾃⼰想办法去调整和改变。如果不能,我们就去看专业的⼼理医⽣。
千万不要把⾃⼰的症状对号⼊座之后,对⾃⼰痛⼼,失望,甚⾄憎恨⾃⼰。也不要开始没完没了地哀悼那些被你浪费掉的时光,想起那些被你拖延毁掉的事情,这些都不会对你有任何帮助的。
真正可以毁灭拖延者的,就是拖延本⾝,⽽真正可以战胜拖延的办法,也只有⽴即停⽌拖延。
拖延症会带给你好处吗?
这听起来或许荒谬,但是从另⼀⾓度看,拖延确实对思想的成熟和深⼊有很多帮助,尤其在学术思考上,有很多成果是研究者经历多年的思考之后才会有所收获,这是⼀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再⽐如恋爱期间,单凭头脑发热做出决定的“闪婚”,稳定程度远远不如经过了“马拉松”的多年情侣。
⼤科学家⽜顿是个⽣性严谨的⼈,他习惯于把⾃⼰的研究成果先“收藏”起来,多⽅⾯加以验证,以求准确。也正因如此,他错过了微积分的发表时间,使得他与另⼀位科学家莱布尼茨之间打了多年的⼝⽔仗,甚⾄于引发了整个英国数学界与欧洲数学界的对⽴。毫⽆疑问,我们愿意相信⽜顿和莱布尼茨都是微积分的开创者,发表时间的先后,只能说,是他们做事习惯上有区别。
以⽜顿当时学术先锋的地位,其实他⽴即发表⾃⼰的想法也没什么,但是他⼒求想法的周密、圆熟,所以选择了“雪藏”,在事隔⼀年之后,他拿出的论⽂,就⽐当时的灵光⼀现要完美、坚实得多。
也有很多精彩的想法。这些观点只是被他记录在册,却在他⼀⽣中没有得到实现的机会,不能不说太令
⼈遗憾了。
但是,达·芬奇的“拖沓”也造就了他传世的艺术珍品,他的画永远令后⼈⾼⼭仰⽌,因为他总是精益求精,不断地修改、补正,随时把⾃⼰的新灵感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不但是天才的杰作,更是时间的结晶。
所以,是的,过度拖延是⼀种病,但是分清楚轻重缓急,是最重要的。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外界的标准要求,未免⼼浮⽓躁,如果多给⾃⼰⼀些时间沉淀,未尝不是好事。
当然,当拖延严重影响到你的⽣活,令你痛苦不堪,⽆法前进的时候,就是该改变的时候了。
改善拖延症的6个有效办法
1. ⽬标细分
把你正在拖延的事情,分成⼏块,越细致越好,不要连看都不想看这件事。等你分清楚了这件事的各个环节,可能只需要⽤⼀分钟,任务就完成了,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觉得吃惊,那么就开始进⾏第⼀个环节,做多少算多少,做到厌烦了,就马上停⽌,出去散步,或者活动⼀下。
你会发现不停折磨你的事情,其实并没那么可怕,是按部就班可以解决的。⽽且,拖延很久之后,你终于开始动⼿了,应该为⾃⼰感到⾼兴。
2. 降低期望
你要完成的,不是⼀件必须完美的任务,⽽是⼀个需要你完成的任务,你的最低要求根本不是“要做就做最好”,也不是“做好”,只是“去做”、“去完成”。
从⼀个毕业设计,到⼀个项⽬,都是如此,你要给⾃⼰⼀个安全的⼼理底线,这样你就可以轻松地⾯对现实,⾯对你的挑战,也许在轻松的状态下,你会发挥出从前你⾃⼰完全不知道的⼒量。
不要以为只有⾼压和⾼期望,才能做成事情,学会给⾃⼰减压,先把事情完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