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1篇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李慧君专家的理论课,最让我受益的是这句话回职业生活的勇气和幸福感,需要获得对工作的投入感和掌控感。这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自我的努力与调节更加重要。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积极的自我认同寻自我价值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用探究打败无聊,积极的自我调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
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健康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参加了由郑州教育局、联合中州大学,北师大珠海分校举行的为期十天的“郑州市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培训。从第一天报到拿到课程安排,每天的讲座安排得满满的,我想:要坐整整十天,肯定会厌倦的,然而,在这短短的十天之中,不仅有讲座、活动体验,更有中州大学为我们举行的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每个人在结束时,都有恋恋不舍的感觉,更是觉得这次培训收获满满,幸福满满。
  这次培训有不仅由国内、香港的知名心理学家,还有国外知名的心理专家。讲座的内容没有围绕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而是从音乐、舞蹈、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讲了和我们的人生、工作相关的内容。
  每一位老师的讲座都十分精彩,李庆安教授的《儒家心理资产与学生教育》李教授首先向师生们展示了儒家心理资产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的七种关键需要“明、语、功、劳、友、政、变”,李教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这七种关键需要结合心理资产一一予以解释,并讲解了如何发挥这些需要和心理资产的力量的原理,对同学们更好的挖掘自身潜力、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他现场演示了快速记忆法,用以说明“变”在提高记忆效率中的应用,引发了现场师生的轰动,并通过心理测试对现场一位同学的人格特点做出了准确的推论。李教授还
告诉我们:小孩从一年级开始要陪他读,从四年级开始,家长不在扮演老师的角,要做回家长;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要把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混为一谈,只有知道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我们才能为孩子解决问题。
  权江红老师的讲座《在舞动中发现最真的'自己》更是使我印象深刻。上午是活动体验课权老师先让我们根据音乐随意的舞动,后挑一人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其他人跟着学,以此类推, 随着音乐的律动,我们从拘谨到放开,每一个人沉浸在舞动之中忘记自己是一个大人,忘记自己根本不会跳舞。当大家放松后,活动正式开始,第一阶段“丝巾之舞”,一个人是主人,一个人是丝巾,首先随着音乐丝巾在主人的带动下舞动,接着 分别让主人和丝巾分别讲讲自己的感受。 第二阶段“感受孩子内心”,让一个人扮演孩子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扮演孩子,从不会说话的孩子到能离开父母独自玩耍的儿童,让家长体会孩子的需要,增加亲子间的互动。第三阶段“自我成长”,活动后让每个人画出自己的内心,写下自己的感受。最后伴着动感的音乐节拍,同学们尽兴舞动身体、尽情释放自己,本次舞动青春工作坊活动也顺利落下帷幕。下午的讲座,权老师也让我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舞动,她还根据自己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告诉我们:只要不是无理取闹,哭也是一种情绪的发泄,同样生气、愤怒等情绪,都可以通过任何动作来表示,这就是舞动的魅力。
  与之相同效果的还有音乐,在活动中梁晓莹让我们体验了四种音乐方法,从聆听音乐,二次创造、即兴、创作四个环节中,我发现音乐不需要你有多专业的音乐水准,你只需要喜欢音乐,音乐就会带给你不可思议的体验。
  张丽老师的讲座从一句话开始: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命运。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下午我们欣赏了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从影片中感受积极心理学,张老师告诉我们:我们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长大以后都会变成他自己的内部语言,所以我们要慎言。
  美国教授Larry老师的《Hero Day》中告诉我们:对于世界来讲,你只是一个老师,对于你的学生来说,你就是他们的英雄。Larry老师通过五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运用叙事领导力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陈俊雄教授的沙维娅成长模式则告诉我们孩子的心理问题来自于家庭的影响,父母所承受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影射到孩子的身上。
  周绍辉则讲出了作为老师所避讳讲的“中小学心理与性健康”。他说:中小学性教育的原则是讲在不讲中,但要让孩子了解自己,保护自己,避免伤害。
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16、17日两天,在贵阳市第六中学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培训班。作为班主任的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学习。专家们的报告,内容精彩生动,个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时常迎来阵阵掌声。可掌声之余,更多引发的是大家对自身常规教育与管理的感慨和共鸣。
  一、把最大的烦恼变成最大的乐趣。
  张久祥教授以“把最大的烦恼变成最大的乐趣”的主题报告,结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咨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别从“什么是烦恼”“烦恼一定是还的吗?”,几个方面分析,如何把烦恼变成乐趣。
  班主任心得体会二、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
  郑学志老师的“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专题报告,详细的介绍了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这是做好班级工作的必需条件。就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联系沟通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服务意识
  2、有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识
  3、与家长联系沟通要有理性的意识
  4、与学生交往时应多考虑家长所处的困难,多提管理孩子的建通过专题报告,在这里,我谈一下自己这次学习的感受和想法。
  感受之一:这次培训帮助我认识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确实是进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健康教师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赢得学生、家长、学校的认同,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这次培训帮助我重新认识了学生、认识了自己、认识了教育。可以说每一位教师都是爱学生的,正是有了这份爱,我们才对学生付出了很多,可结果却是我们常常感慨:学生怎么会是这样?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现在真正体味到: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一句话的内在含义,那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学生、没有把握学生的心理需要,我们的爱再多却都偏离了我们的预期,简言之我们的爱不是学生所需要的,那结果就可
想而知了,这样怎能谈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也无法体味到自己工作的乐趣,沉重的负担压得教师没有也不可能体味到应属于自己的快乐,这也许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会运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结果吧!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去观察学生、去了解学生、去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