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教学设计15篇
《咏柳》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咏柳》这首诗以春天里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了。因此,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课题中的“咏”在一年级学《咏鹅》时已经认识,由旧知迁移而来学生很容易就明白了诗题的意思。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写字的方法,所以在识字环节以学生互学的方式进行,运用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整首诗读起来很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的欲望,因而在品读古诗环节从实景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画面,然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达到吟诵的目标,并感受春天的美丽。
  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6个生字,会写“碧、绿”等5个字,积累生字拓展的词语。
咏柳 古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1、课件播放图片,师旁白:春天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把万物从沉睡中唤醒,红的花,绿的草,嫩的叶,多美呀!很多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歌,谁能背诵关于“春天”的古诗吗?背《春晓》《村居》
  2、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就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写下了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出示课题《咏柳》)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3、认读“咏”(生字卡片)
  小老师带读,读准后鼻音。你在哪儿学过这个字?背《咏鹅》
  那“咏”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咏柳”的意思?
  歌颂,赞美柳树。
  4、齐读课题,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咏”的声调发生了变化。
  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课件出示诗歌)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认读生字“妆、丝、绦、剪、裁”小老师拿生字卡片带读,告诉小朋友们你是怎么认识这个字的?
  开火车读,全班读。
  交流记住生字的方法,老师随机
  提示:加一加,换一换,看图画等识字方法。出示“妆丝”的演变,“裁”和“载、栽”比较。
  请孩子们给字组词,它藏在哪一句诗里,请读出来。
  4、书写生字
  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碧 剪
  学生认读生字,给字组词。
  观察生字,要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
  提示:注意字的结构和两部分的比例:“碧剪”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所占位置多。
  “碧”上面由“王石”两字组成,“王”最后一笔由横变成提,下面的“石”要写得扁而宽,与上面部分平衡。
  “剪”上宽、长,下扁、短,上面的横要写得长,“月”和立刀旁都在横中线下方收笔,下面“刀”的撇收笔和横折钩在同一水平线上。
  老师范写:
  学生练写,在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强调书写姿势。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价。学生再次练写,每个字写一个。
  三、朗读全诗,理解诗意──领略美。
  1、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读完后仔细看书上的插图,小组内交流: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提示:读出诗的节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交流: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出示相关的诗句并指导朗读。
  4、课件展示柳树的图片,欣赏图片,配乐朗读。
  5、这么美的柳树是谁的巧手装扮出来的呢?你从哪句诗知道的?
  课件出示第三、四行诗,指导朗读。
  6、合作读诗:老师描述诗句中的景象,请孩子们读出诗句。
  师: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生读第一句。师:树上垂下无数的柳条,叶子细细的,好像绿的丝带。生读第二句。师:这些装扮了一树的叶子是谁的巧手裁出来的呢?生读第三句。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看不见的剪刀将绿的丝带随心裁剪。生读第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