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历史渊源各地民俗大不同
说到二月二,总有人接话茬:龙抬头。二月二是华夏民族的节日,从汉代就开始了,那时二月二又称青龙节、春龙节。
二月二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人们曾经用二十八宿,来表示星辰的位置,据此判断季节。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黄昏,角宿一星和二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类似龙之双角,东方在五为青,故称“青龙抬头”。虽标象惊蛰节令,其时,兴云播雨的龙,却还在睡懒觉,故此,或供飨以六畜牺牲,讨好哄之;或以木竿敲击房梁,惊而扰之;种种招术,皆为呼唤龙的醒来。滹沱人家,此举之外,还有两般的不同,一是二月二的龙灯,作封箱的最后一耍;二在翌日早晨,人驾龙而动:那耕地的犁杖,一对扶手,若龙角高翘;雪亮的犁刃,呈龙头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搅动烟雾氤氲,叫作:二月二,通地气儿。
龙抬头的节令食品,总与龙沾边,把面条叫“龙须面”,称馄饨为“龙眼”,包子叫作“龙蛋”,瓤馅
也以素油时蔬调制,个头以大为美,民谣唱道:二月二,吃龙蛋,吃了龙蛋不。吃龙蛋,意在表达自己是龙种,而非虫蚁之辈,所谓“不”,即是自尊自重,从事的诸般营生,恪守仁义诚信,珍惜各自良善的家声。
龙抬头
滹沱乡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抬脚。抬脚,是出门远行,不过这时的抬脚之人,多是些本事非凡的“人中龙”,是那些作大生意,谋大事业的人,专门拣选了这个“龙兴黄道”之日,迈步向黄金梦境。
龙抬头之日,也是人剃头之时,以这天理发修面为吉祥,为的是沾染些许龙气,换个说法叫作“龙剃头”,头面打理得光净齐整,人人显得意气风发,呈活虎生龙之象。
农历二月二日,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 龙抬头
民间习俗春龙节来到,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叫“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肉,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为
什么在“二月二”要吃猪头肉呢?古代猪头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
北方人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春节中最后一个节日。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23日过小年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二月二” 龙抬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来是有说道的。
宋代的“仇池笔记”中曾记录了一个故事:王中令平定巴蜀之后,甚感腹饥,于是闯入一乡村小庙,却遇上了一个喝得醉熏熏的和尚,王中令大怒,欲斩之,哪知和尚全无惧,王中令很奇怪,转而向他讨食,不多时和尚献上了一盘“蒸猪头”并为此赋诗曰: “嘴长毛短浅含膘,久向山中食药苗。蒸时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桨浇。红鲜雅称金盘汀,熟软真堪玉箸挑。若毛根来比并,毡根自合吃藤条”王中令吃着美馔蒸猪头,听着风趣别致的“猪头诗”甚是高兴,于是封那和尚为“紫衣法师”。俗语还说:“哪有提着猪头不着庙门的”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人若怀才不遇,不必气馁,早晚必会到能够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来“
二月二”吃猪头是古代留下的传统,是吉祥兆头的标志。那么现在“二月二”猪头肉又怎么吃呢?想着宋朝王中令吃到的那盆和尚端出的蒸猪头,品着猪头诗,那番景象已经是历史。现如今由北京金三元酒家发明的“扒猪脸”,就不一般了。他们把猪头肉给予了最高的待遇,载上了时代最时髦的称呼,并获中国菜肴首例专利。
“扒猪脸”经过选料、清洗、喷烤、洗泡、酱制等十二道大关卡的标准化生产,历经十多个小时的修炼,才能端上餐桌。吃金三元的“扒猪脸”有三种,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酱汁吃;三是卷煎饼吃。每一种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二月二”吃现代“扒猪脸”,回味五千年的餐饮历史,该会是一种当代与历史交融的完美体现。“扒猪脸”肥而不腻、肉骨分离、糯香可口,给现代人带来了美容、健脑的效果。更为可喜的是当代的高科技和市场的结合让消费者不用到饭店,坐在家里就可尝到美味的“扒猪脸”。这正是:二月二,春龙节,龙的传人过龙节,龙节要吃猪头肉。
编者按:又到了每年阴历二月初二,这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北方的很多地方认为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年。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而各地传统风俗不尽相同……
据浙江电台报道,每年“二月二”这一天,作为浙江温州( 酒店 )传统老字号的县前汤圆店都会
推出芥菜饭新品,前来就餐的顾客总是络绎不绝。正在店里就餐的叶先生表示要带小孩子来这里吃芥菜饭,他说:“民间说‘吃了芥菜饭不生疥疮’,其实更主要的还是让孩子感受一下温州的传统民俗文化”。
市区解放北路的长人馄饨店、杨府山的食林阁农家乐等也纷纷推出芥菜饭新品。为了讨个好彩头,食林阁还特意将芥菜称作“借财”,将店里的家常豆腐等豆腐菜肴称作“兜福”。
据了解,“二月二”这天,温州市民间不仅吃芥菜饭,还有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肉、剃头等习俗。
吉林:二月二剃龙头
据吉林电台报道,常言道:“二月二,剃龙头”,很多人愿意赶在这一天理发,意味着“走好运”。在吉林省长春市,许多理发店一大早便顾客盈门,甚至排起了长队。排队等待理发的吴先生:“从小老人们就说二月初二龙抬头,按照风俗习惯就是应该剪个头,图个喜庆,也是象征一年来有个好的开头,好的兆头。”
石家庄:“二月二”举行鼓王争霸赛
据石家庄电台报道,在石家庄市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来自北京、山东、山西、陕西以及石家庄各县市区的16支鼓队向“金股王”冲击。陕西渭南市韩城民间艺术团张宁:“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重视,通过这次活动,为以后锣鼓方面,给我们提供一些经验,提供一些帮助,非常激动。”
鼓王争霸赛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石家庄市已经连续五年在农历二月二这天举办鼓王争霸赛事,不仅吸引了石家庄市数百支鼓队、百万余人的积极参与,外省市鼓队也纷纷来参加。本届大赛场面比往年更壮观、竞技性更强、技术含量和演出质量更高。市民们欣赏到了一台极具民族风情的文化盛宴。市民王哲说:“鼓乐不单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现在很鼓舞士气,老百姓需要娱乐的时候,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把咱们民族的东西,传统的东西发展起来,多么欢快,看着非常感人,非常好。”
最终,正定《常山战鼓》和陕西《韩城行鼓》获得了“金鼓王”称号。
黑龙江:“二月二”猪头肉热销
据黑龙江电台报道,在哈尔滨市宣庆街一家熟食专卖店,一到二月二,这里比往日繁忙许多,市民们聚集在柜台前购买猪头肉。
有众说:“二月二是一个非常喜庆的日子,买猪头肉主要是给父母,老人挺注重这方面的,希望家里的每个人都能像龙头一样高高抬起。”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广大市民:购买熟食时要仔细挑选,泽老旧、有异味的熟食坚决不要购买。另外,颜异常的熟食制品极可能素超标也不要购买。
中国最大的庙会 淮阳太昊陵二月二庙会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华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和长眠,炎帝神农氏继之建都兴业,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站在淮阳小小的版图上,沿着岁月的印记细细寻究,这块版图上的印痕会在你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古称宛丘、陈、陈国、淮阳、陈州、陈城;孔子3次来陈,留4年;《诗经》载有“陈风”10首,曹植、李白、张九龄、苏轼、苏辙、晏殊等历代文坛巨匠均在此留下了千古华章;包公陈州放粮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淮阳泥泥狗被誉为 “真图腾,活化石”;剪纸、布老虎等工艺品精美绝伦;太昊陵庙会被世界吉尼斯总部命名为“单日参会人数最多的古庙会”……
淮阳太昊陵二月二庙会祭祖者
淮阳名胜古迹众多,有史可查的326处,其中全国第一或独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16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名冠全国18大名陵之首的太昊伏羲陵殿宇巍峨,博大精深,蕴藏着华夏姓氏文化之根,史学界公认为“天下第一陵”;平粮台古城遗址,距今已有46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发掘出土时代最早、面积最大、留存最好的古城遗址;面积1.6万亩的龙湖,夏日荷香十里、水草丰茂,是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一泓碧水环抱陈楚故城,七台八景散落其间,形成了“城在湖中、湖在景中、景在城中、人在画中”的亮丽风景;剪枝公园有松柏造型200多种,被誉为“淮阳独秀”、“天下奇观”;每年的春季朝祖会、夏季赏荷月、秋季寻根游、冬季民俗展活动和两年一度的中华姓氏文化节,四海宾朋云集,万姓同根谒祖,形成了万人朝圣的东方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