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中探寻成长
——《总有一天会长大》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
【文本简析】
1.材料解读
《总有一天会长大》讲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主人公约根是一个瘦弱又胆小的男孩子,他喜欢洋娃娃,害怕探险,并在别人的嘲弄中长大。夏天来了,他却不肯换下冬衣,生怕别人嘲笑他的胳膊、腿太细。他不喜欢手、汽车、却喜欢洋娃娃。他像女孩一样,却和一个假小子玛丽亚最要好。在玛丽的感染下,约根慢慢解放了内心的束缚与胆怯,终于与玛丽一起攀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岩石。成长中的约根战胜了自我,突破了困扰,一切的一切终会过去,因为总有一天他会长大。
2.作者介绍
本书的作者是托摩脱·蒿根,他是挪威著名儿童文学家,199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主要作品:《夜鸟》 《总有一天会长大》 《保守秘密》。
【课前准备】
1.目录复印件(学生每人一份)
2.文字资料:介绍伊甸园、大岩石和夜登大岩石的片段。(学生每人一份)
3.PPT课件。
【学习目标】
1.能在倾听、猜测、阅读、交流、讨论中,初步了解本书内容。
2.能初步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看题目猜内容,感知成长
1.互相介绍,用手势比划年纪。
请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教师介绍自己。指名几个学生介绍自己,说说自己的年纪。
师:此时的我,非常羡慕你们的生活,当孩子的感觉真好!可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每天不止一次地掰着手指,数着日子,期待着长大的那一天。同学们,你渴望长大吗?(学生交流自己的心情。)
2.同学们,那你觉得自己现在已经长大了吗?为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对长大的理解,举例子来说一说。)是呀,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正悄悄地成长着。
3.出示手中的书: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书名是——?引导学生齐读题目:你猜猜,这本书写的是什么事情呢?(相机评价学生的猜测)
4.师:《总有一天会长大》是一本小说,讲的是在一片森林里,有一个叫哈默比的小村庄,那儿的一孩子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去看看吗?
二、学习阅读方法,预约成长
1.拿到一本新书,按照你平常的习惯,你打算怎样开始你的阅读?(学生自主交流)
2.教师指导(相机翻到书的这些地方):
(1)读封面触摸信息
我们可以先看看封面,你看书名很明显的印在上面,作者是谁呢?而且一般来说,书中主人公等信息也会在封面中寻得到蛛丝马迹。
(2)读目录了解内容
    翻看书以后,我们不用那么着急开始阅读,可以从目录开始。目录一般是每个章节内容的关键词,你可以边看目录边猜想故事及其内容,就好像自己在进行一次创作和想象的游历。
    (3)读封底了解大意
看了目录,你可以看看封底,在封底除了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常常还有对这本的评价。
师小结:如果说阅读一本书是享受一顿精神的大餐,那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在阅读中成长,可以通过看封面、识作者、知内容、看目录等方法来认识这本书,让我们在阅读前先这样来品尝餐前“水果”,倒是非常有“营养”!
三、初步认识人物,邂逅成长
1.过渡:在阅读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书中的一些孩子们。
2.约根(通过人物的外貌、穿着、动作推测人物性格)
(1)课件出示:(图片配上文字)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他的嘴巴有点儿歪。他还有两只大大的招风耳朵。外面起风时,约根觉得房子在颤抖,他会嗖地一下钻到被子底下。夏天来了,约根仍穿着那件肥大的、厚厚的毛线衣。
(2)你觉得约根是个怎样的男孩?(胆小、敏感、自卑……)
2.玛丽亚
(1)课件出示:(图片)
观察图片:玛丽亚坐在高高的树上,摇晃着双腿。约根朝上喊着。
你觉得玛丽亚是个怎样的女孩?
(2)出示文字(每个学生手中都有一份:玛丽亚从树上掉下来一节)
可是玛利亚没听他的,她使劲地摇着,像一阵风似的在树枝间蹿上蹿下。
约根朝她扑了过去。“玛丽亚,”他哭了,“你怎么了?”
“我爬到了树冠上,我爬到了最高的地方。我把马丁爬过的那棵树给这段路一根树枝。”
“马丁还那么讨厌吗?”“他变得更坏了。现在他比之前还要讨厌十倍!”
“哦,天哪!”玛利亚叹息道,“不过,我打算今年夏天要揍他一顿!”
……
读到这里,你的眼前浮现出的玛丽亚是什么样子的?(大大咧咧,对待朋友很友善,毫不示弱……)是从哪里感受到?
在这节文字里,你觉得约根呢?
3.小结:我们初步了解两个主人公,而这本就记录了他们的成长,那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进一
步了解约根是怎样从一个胆小懦弱的孩子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在他们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四、仔细研读目录,初探成长
1.学生自主首学
约根不是一下子就长大的,而是一定地点发生了重要的事情而影响着他。一哪个
章节是约根成长的重要地方呢?为什么?(学生阅读目录)请自由阅读目录,将你认为的重要章节画波浪线,并批注这个节点约根可能在做什么?
首学要求:自由阅读目录,         
画:将你认为是影响约根成长的章节画上波浪线
            批:思考在这里,约根可能做什么?批注关键词。
2.小组互学交流
互学要求:小组内按照4-3-2-1的顺序将首学内容进行交流。
我认为影响约根成长的地方是:——
在这里,约根及其他们的朋友们在可能在——
我这样认为的依据是——
3.全班学,教师点拨(小组或者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以下为预设:(伊甸园、大岩石、猫头鹰屋等)
(1)伊甸园
A.学生汇报到伊甸园时,教师追问:你觉得伊甸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回答)B.课件出示:《圣经.创世纪》中记述:“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
的人安置在那里。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圣经》中描绘的伊甸园是生活的摇篮与美好的天堂。
C.本书中的伊甸园是约根从小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阅读手中的材料:
在约根他们家和伦德湖之间有一座棕的小木屋。这座小木屋被大家称着“伊甸园”。这是约根所知道的最漂亮的房子。他知道哪里碗橱的门上画着美丽的花。他还知道那些椅子,每张椅子坐上去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他对每一张椅子都很熟悉,它们是他的朋友。房顶上铺着草坪,蜜蜂和小花蝶围着菊花和风铃花飞舞。
你觉得约根生活在这里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时相机和他的性格结合起来)
D.是呀!胆小懦弱的约根在这里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快活的日子,他多希望永远呆在伊甸园里呀!
(2)大岩石
A.当学生汇到大岩石时,教师追问:你能说说你想象中的大岩石的样子吗?(生自由说)
B.是呀,大岩石锋利、险峻,攀登充满着困难!而这本书中的大岩石里还藏着其他的秘密,
到底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文字材料:
它有好几米高,简直跟一座小山一样。据铁匠约翰内斯说,这块岩石很久很久以前是个魔鬼,因为他长时间在人间游荡,有一天在太阳升起来之前没来得及逃回山里的地下世界去,于是就变成了这块巨石。在秋天的傍晚,当夜幕渐渐降临时,这块岩石就会越来越像一个魔鬼。人们长时间盯着它看,看到后来觉得它真的好像在移动。
C.对于胆小懦弱的约根来说,这块大岩石是什么?他敢去攀登吗?
(3)夜登大岩石
A.约根终于站在了这块“马丁石”的顶上。他成功了!站在大岩石上,约根是什么样的?学生阅读文字材料……
尽管他很害怕,可另外一个声音在驱使他不断地朝着大岩石的顶端靠近,这个声音就是他心中那个一定要勇敢登上大岩石的约根发出的。
约根简直不敢相信他成功了!
约根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太阳一下子跳出了地面。填空在曙光的衬托下显得碧蓝,而且更显博大宽广……
B.这是我们刚才认识的那个约根吗?(课件出示环节三中的对约根性格介绍的词语,读一读)他不是胆小懦弱吗?是什么让他变得勇敢坚强,成长起来了?你根据目录猜猜,在这个之前发生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均不作解答,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深情介绍作者,激励成长
同学们看到了约根的成长了吧?想进一步去阅读吗?我们去认识一下作者吧!这本书的作者是托摩脱·蒿根,他是挪威著名儿童文学家,1990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在颁奖典礼上,他说了这样一番话:
亲爱的各位:
不少成年人认为童年是人生中的快乐岁月:仲夏的好天气日复一日,只有夜间才会下雨,天从来没有那时那样湛蓝。可事实并非这样。儿童应该长大,应该适应社会,应学会社会所能接受的行为举止,遵从其法规法则。成长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在此之前已为保卫自己的正
当权利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并为此进行过斗争——或许在我们出生之前,成长就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