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成长读孙孔懿著的《论教育家》有感
天津市第二十一中学  邵凤鸣
时代呼唤教育家
教育家办学,这是时代的呼唤。早在2007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中深做教育工作者。温总理特别关注教育家办学。近年来,他已多次就“教育家”话题发表意见,提出“要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提倡教育教办学”,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者的关心。
为了系统而深刻地去理解这个问题,我开始认真阅读孙孔懿著的《论教育家》。从作者引言中对教育家的呼唤,到按谱系学方法对教育家进行分类。使我感到:
首先,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教育,也孕育了一代代教育工作者,其中不乏有璀璨的思想和卓越的贡献的教育家;而也正是这一体,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基础性作用。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东方文化的教育也源远流长。我们有着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体系。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近代中国饱受磨难,不断为生存与独立的而战,教育只能在夹缝中
存在;而建国后的一段曲折的道路又使我们的教育和教育者在浩劫中损失惨重。有学者称:“欠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是诞生孔子的过渡的做大耻辱。”所以今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担当起重任,继承孔子的教育精神、近代蔡元培、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学习当代教育家、名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自己尽快成熟,在历史的传承中发挥不可推卸的作用。
其次,现在,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黄金期,转折期。我们的教育规模不但扩大,我们的教育基础设施健全,尤其东部沿海地区不比发达国家差。使我想起老教育家梅贻琦的一句名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面对时代的呼唤,优先发展教育,总书记等国家领导百忙之中亲自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我有幸是其中的一员,亲耳聆听总书记对教育的重视,对教育工作者的期待,无不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
再次,教育有其广义,教育家也是包含了各个领域,全方位推动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杰出人才。所以,我们呼唤教育家,也不应只是狭隘地局限于学校。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应在全社会达成教育共识,呼唤教育思想,挖掘教育资源,树立教育目标。
当然,时代唤教育家的诞生,我们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校长更应该具有一种成为教育家的自觉意识和积极实践不断追求的勇气和能力。
给世界打上自己的烙印
时代呼唤教育家,那教育家能给予时代什么呢?孙孔懿在他著的《论教育家》用“灿若繁星,交相辉映”来比喻古往今来教育家们对社会的影响。读后有三点感受:
一、教育家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而深刻。有了人类就开始了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活动,各行各业无不在世界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艺术的震撼力又感染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赞叹科学家、艺术家的贡献,但你想到没有,教育家对社会的影响是什么吗?他们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归根到底是对人的影响,包括对人的身心的影响等等。且教育家的影响力,是一种全方位放射性的力,即从中心向四周发散的力,是一组以教育家的崇高人格为核心,以其思想和业绩为外围的同心圆。教育家人格魅力如磁石对于铁件,吸引着他的教育对象,他们的思想又常常无形的,弥散性全方位渗透给教育对象,这就是其价值所在。
二、教育家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教育家是评出来的?捧出来的?评判教育家最权威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检验,不是一个创新,一个模式,一本著作。真正的教育家确实有如梁启超提出的“真人物”的概念。作为教育者,你的工作日益为人们所瞩目,你的品德和业绩广为传颂,你的言论广为引用,你的行为被众人效仿,你的理想成为众人的理想,你就是具有社会影响的,能使教育有所改变的教育家。所以说,心里有教育才能成家,而一心只想成家的人成不了家。
三、教育家是要满足社会需要。教育家的成长,发挥作用,是由教育家的思想是否适应和满足社会要求而决定的。无论是古代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得以流传,还是近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被世界所接受,都有其时代背景,是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期待是相符合的。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着彰。”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信息传播之快,令人瞠目,所以提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等新的教育理念。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但如真正取得成功,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观念,积极实践,创造性的工作。而这一过程,更需要有教育家作为指路明灯,用他们闪光的思想发挥引领作用。
自身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虽然没有耀眼的光芒,但也要以自己的存在参与宇宙的构成,可以默默,但不能平庸
教育家的面孔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过,每种职业都有一副面孔,即社会人格,也是他的为人。孙孔懿在《论教育家》中,把一个老生常谈的理论是其鲜活起来,引发了我的兴趣和重视。
教育家理想人格主要有:
1、    天下为公的终极关切。所谓终极关切,是“对人生和世界最远最后的关切,是人们乐于为此倾注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奉献精神乃至献身精神,并且不以为失而以为得、不以为苦而以为乐的那种关切。”这正是一名教师的职业追求,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我们的工作应该促进孩子一生的发展,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应局限于眼前的分数、升学率,以至于误入歧途。
2、    四海一家的博爱情怀。教师应以爱育教,这道理大家都懂且经常写于总结之中,但当我读到,孔子的有教无类,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我被震撼了,深切感受到博爱的伟大。我们
对学生的爱,尤其是对暂时有问题学生的爱,不应是出于感情的冲动,更不应是抱有功利性的目的,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升华。
3、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教育家中有许许多多真诚之士,因为“只有真诚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人和世界人”。教育是特殊的职业,教师劳动区别于其他生产活动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的劳动不是借助于某种手段去加工、制作劳动产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靠自身的素质去感染、陶冶教育对象的灵魂。教育着对手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基本手段是与自身的素质融为一体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自我形象、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在学生面前,教师仿佛是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十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视这你。教师每天在学生极其严格的监督之下,对塑造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首先应严格自律、自省,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质。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责任感。应该说这一条更是对我们直接从事教育实践的教师更直接的要求。在有些浮躁、而又忙碌的生活中,能够蹋下心来学习,是很难得的。看了孔子学琴的故事,知道了“不厌”是一种心情,更是一种境界。我们应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全面学习,这也是教师职业的要求。那诲人不倦的难点就该是“不倦”,他的动力既来自对学生的爱,
也来自对教育的信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在他们身上存在不足乃至反复出现问题都很正常。这正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爱心、耐心。
我既然要做一名称职的教育工作者,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人格,以学习作为修养的起步,并伴之于反思、实践,在长善与救失中提升自己的修养。
教育家成长
人格、贡献、影响,这三条古今中外公认的教育家的生平和业绩的概括。可见,教育家与科学家、艺术家等评价不一样,不是以“达标”而定论的。评价一个人的业绩和影响可以随时进行,而对人格的评价则往往事综合性过程性评价,所以教育家的称号往往是身后才姗姗来迟。我认可教育家成长是有其特殊性的:“‘教育家成长’即‘成长为教育家’或‘向着教育家成长’,是教育工作者教育素养(知、情、意、行)协调发展到较高水平的过程,是教育工作者热爱并立志献身教育事业,逐步树立教育信仰,认识、把握与创造性运用教育规律,形成教育风格,积累教育业绩并扩大社会影响的过程,也是逐步获得学生、家长、社区乃至全社会的肯定与赞颂的过程,其最终将在学生和家长心中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在校史、地方志乃至全国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记载,被公认为教育家。”当然,教育家成长需要条件。
一方面,社会对教育家的需要。时代对教育家的需求是其成长的根本条件。特定时代还会对教育提出特定需求,催生出一批适应这些特定要求的教育家。美国20世纪30—40年代,著名的“八年研究”促进了泰勒等人的成长,中国的职业教育造就了黄炎培;另一方面,教育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提出不同的历史使命,催生担负特定使命的教育家。需要“集大成者”、“正本清源者”等。再次,个人条件:适宜的天赋、特定的外在环境、接受良好的教育;个人自觉的能动性:对人生意义的自觉、对社会责任的自觉、对教育价值的自觉、对实践探索的自觉、对理论思维的自觉等。当然此外还有偶然因素。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把成长为教育家作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也应把握机遇,积极利用外界给予的条件,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就是为我们成长搭建的一个平台,给予有力的支撑,当然更需要自觉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