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项目单位:成都XX投资有限公司
            编制时间:2013年11月


第一章 项目总论
建议书范文1.1 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1.1.2项目性质
1.1.3项目单位
1.1.4项目简介
   
1.1.5项目建设选址
1.1.6项目建设规模
1.1.7项目投资估算
1.1.8项目财务分析
1.2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5、《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6、《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7、《四川省崇州市新农村综合体示范区总体策划》
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的若干意见》
10、国家计委、建设部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1、《四川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额四川省估
    价表》
12、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3结论及建议
第二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打造文化休闲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化产业,是统筹城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 
    在成都作为中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宏观背景下,崇州将打造新农村综合示范
区,对崇州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整合与再构,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顺应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 
200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该通知要求试验区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崇州作为四川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在城乡统筹改革中将成为引领改革的先锋力量,而本项目的建设正是顺应了城乡统筹改革的大潮,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的有效途径。
2.2.2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就实施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开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可喜局面。项目拟建地目前还是以传统农业为主,随着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政策的逐步推进,“芙蓉园”项目的实施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乡村居住环境和健全各项综合基础配套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3 符合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成都作为中国的“第四城”,已凸现大都市的风范,区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不仅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同时还是一种“绿经济”。芙蓉园项目的实施,可实现旅游资源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旅游资源风格的互补,为都市不同结构、不同层次人提供风格迥异的服务。同时,本项目顺应崇州旅游发展规划,是对崇州整体旅游形象和服务功能的提升。
第三章 市场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政治环境
1.《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9年11 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此次《意见》将旅游业的定位提升至“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并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作用,这为今后旅游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人民众对旅游消费的需求日益增长,《意见》的出台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2.城乡统筹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城乡统筹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的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城乡统筹发展旨在将城乡通盘谋划,优化资源配置,统筹解决问题,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农村与城市的互动与互惠,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其中首要任务就是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旅游业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