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物流论文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共同构成了农业再生产的有机链条,任何一个环节缺失或不畅势必影响农业的健康发展。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并出现了区域性、结构性过剩,而农产品流通不畅日益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迫在眉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加入、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以及粮棉等重要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和贸易自由化程度得以快速提高,对现代农产品物流产生了内在的需要,如何加快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己经成为各界关注的新热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和条件不断改
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达到15%、30%、40%。在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全国现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国务院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反复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在2009年发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因此,为顺应这一发展要求,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已经建立的“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结合我国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0-2015年。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研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发现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解决措施。
(二)、研究意义
本文研究之所以选择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因为它具有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从宏观上讲,在我国由于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尚未形成,从整体冷链体系而言,我国的食品冷链还未形成体系,目前大约90%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的牛奶和豆制品基本上还是在没有冷链保证的情况下运销。另有数据显示,我国果品种植面积已占世界果品种植面积的18%,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蔬菜种植面积占世界蔬菜种植面积的35%,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0%。但是,由于我国果蔬采收和流通设施落后,造成果蔬采后腐损严重,物流成本高。有关部门估算,全国每年果品腐损近1200万吨,蔬菜1.3亿吨,按每公斤一元计算,经济损失超过上千亿元(中国物流产品网,2006)。冷链物流发展的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食品产业的发展。从微观上说,我们中国是泱泱大国,食品冷链物流涉及千家万户。要使十几亿人
每天都能吃得滋润,一是要满足量,二是要讲求质。通过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希望能给人民的生活水平带来某一层面的提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障。
目前我国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大多数产品的分销渠道没有严格的冷链环境,80%的易腐食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导致农副产品在最终消费前的损耗量也占世界首位。农副产品的保鲜加工和储运是农业生产的再继续,其冷链物流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产品标准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冷链物流,使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中,对提高我国食品安全和质量、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促进技术装备市场的发展、扩大内需也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
本文以系统理论、循环经济的观点借鉴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自己和他人实践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整理。在具体的研究撰写过程中,还会运用归纳演绎、对比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综合分析与典型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内容共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即简述研究的背景,分析研究的意义,概括研究的内容。第二部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即介绍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第三部分: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成功经验。第五部分: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本理论
(一)、农产品物流
农产品物流是指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行为而产生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由收购、储存、加工、包装、运输、分销等环节组成。农产品物流有四大特点:第一.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繁多;第二,农产品物流要求高.特别是对冷链物流技术的要求更严格。比如,要求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做到不污染、不变质的绿物流,要求低成本运行,要求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等增殖服务,以保证并提高农民的收入;第三.农产品物流难度大。一是包装难,二是运输难,三是仓储难;第四.农产品物流安全监控要求高。整个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都要求实施安全监控,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也叫低温物流(LOW TEMPERATURE LOGISTCS)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其主要对象是易腐食品(包括原料及产品),所以国外普遍称其为易腐食品冷藏链(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人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生产流通为衔接,以达到食品质量完好和安全的一个系统工程(张迎新,2004),而本文所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水果、蔬菜、鱼肉、禽蛋等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环境中,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减少农产品的损耗,防止农产品的变质和污染特殊的供应链系统。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特征
由于农产品冷链是以保证易腐农产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低温环境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所以它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更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
1、复杂性。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冷链的储藏温度 (temperature)、流通时间 (time)和产品本身的耐储藏性 (tolerance)。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随着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产品都必须要有对应的温度控制和储藏时间。这就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 
2、协调性。由于生鲜果蔬等不易储藏 ,要求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高效运转,物流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具有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链条的稳定运作。 
3、高成本性。为了确保生鲜果蔬等在流通各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下,必须安装温控设备,使用冷藏车或低温仓库。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这些都决定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统成本偏高。
总体而言,农产品冷链物流除以上基本特点外,它与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相比,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管理与操作都需要专门的设备和设施 .建设投资较大、回报期较长;第二,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生产和消费较分散,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化较大,天气、交 通等各种不确定的影响因素较多.其运作和能耗成本较高和较不稳定;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冷链的各环节具有较高的组织协调性,保障物流环节和物流交易次数较少,保
证易变质农产品的时效性强;第四.农产品冷链物流要求较高的信息技术对农产品进行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或实时跟踪。
(四)、农产品冷链物流构成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本由生产、运输、贮藏、配送及零售和消费五个部分构成。主要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四个环节。
1、冷冻加工:包括肉类、禽类、鱼类、蛋类的冷却与冻结, 以及在低温状态下的加工作业过程;也包括水果、蔬菜的预冷。 这个环节上主要涉及的冷链装备是冷却、冻结和速冻装置。